聶振傳



【摘 要】本文對比考察梧州職業學院與梧州市8所中職學校的內在評價指標及外在評價指標,論述中高職一體化辦學體制對中高院校的招生工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培養目標、課程安排、教學規劃、教師配備、教學素養等方面,一體化職業院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更合理,教師配置更強,可以彌補中職學校課程設置的不足,加強實踐技能培訓,并確保中職和高職相同專業的無縫銜接,提高了職業教育層次,提升了教學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 職業教育? 職業院校? 可持續發展? 影響因素? 培養目標? 專業課程? 實踐技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06-05
自2006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至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歷十余年的改革與發展,很多地區都加快了一體化思路下的新教育模式人才培養進程,建成了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優勢、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廣西從2014年才開始嘗試這種新的管理模式與理念,到現今為止研究者還不是很多,如何操作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那么,對于職業院校的發展來說,中高職一體化究竟何以必要?影響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沙掷m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相較于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獨立運行,中高職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否為職業院校的招生和就業率帶來更多優勢?這些問題既是關乎當前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的理念問題,也是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為了厘清以上問題,本文將以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作為調查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從中高職一體化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師資配備規模、招生及就業情況等方面出發進行實證調查,希望通過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一體化運營的實踐經驗,探討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從而尋找出一條適合中高職共生共存,共同發展進步的新方向。
一、研究假設的提出
研究者王前新(2004)在《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發展戰略研究》一文中提出,高職院校應從專業設置與建設、教學質量監督、師資結構及其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等四個方面加強培育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確定了以核心競爭力求發展這一職業院校發展戰略措施。姜宇國(2015)在《面向中高職一體化的職業教育管理創新—— 基于企業需求的分析》的研究中指出,以企業需求為視角創新中高職一體化教育管理,是順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最新趨勢,有助于中高職一體化的貫通和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作者根據企業對中高職一體化教育管理的需求分析和目前職業院校在培養目標機制、教學管理機制、教師評價機制、專業設置機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企業需求的視角提出相關舉措,以期完善中高職一體化教育管理。宋梅(2019)在《論高職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一文中也提出了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應以生源情況、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環境與質量、師資水平、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體系。結合以上研究結論,我們發現,一所職業院校的內部評價指標往往由生源情況、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質量評價、師資配置情況等因素組成,內部評價指標構成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基礎;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等則構成了職業院??沙掷m發展的外部評價指標,而上述幾個方面都是評價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筆者著重選取了招生數量、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就業情況五個主要影響因素對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的運行模式進行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從職業院校的內部評價指標和外部評價指標兩個維度共同切入,通過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全面衡量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的優勢所在,以及內部評價指標與外部評價指標的內在聯系是否決定了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向更好的方向可持續發展。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兩點假設:
H1: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的內在評價指標(招生人數、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存在一定的優勢。
H2:職業院校的內在評價指標越高,外在評價指標也越高,有助于促進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研究設計與實證結果分析
(一)樣本分析
梧州職業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在梧州市政府的推動下實行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教育改革,掛“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牌子,在“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總體管理框架下,整合包括梧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梧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廣西梧州市衛生學校、廣西梧州財經學校、梧州市機電技工學校、梧州市輕工技工學校、梧州市技工學校、梧州市城市建設技工學校等8所梧州市公辦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聯合辦學,合并組建成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本研究針對梧州職業學院及其下屬8所中等職業學校展開走訪調研。受訪師生基本情況見圖1。
本次被調查群體包括梧州職業學院及8所市級中職學校的院校管理者、在職教師以及在讀學生,共計10位院校領導、90位在職教師及1800名在校學生,以問卷調查和書面訪談的形式展開,受訪學生包含中職階段的一、二、三年級以及高職階段的一、二年級。并且,根據不同院校的師生總人數等比例選取相應數量的調查對象,以確保被調查對象的層次豐富、人數均等,從而使研究結果更加客觀、準確。
(二)數據分析
1.招生人數調查
自梧州職業學院合并梧州市屬8所中職學校,成立梧州職業教育中心以來,梧州職業學院作為一所高職院校,近五年的招生情況統計如下。
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下屬8所中職學校(梧州市輕工技工學校、廣西梧州財經學校、梧州市城市建設技工學校、廣西梧州市衛生學校、梧州市機電技工學校、梧州市技工學校、梧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梧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近五年學生生源統計情況如圖3所示。
根據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梧州職業學院自2016年后新生人數呈明顯增長趨勢,招生人數有了較高突破,至2018年入校新生人數較2014年增加了1.3倍。梧州市8所中職學校近五年招生人數整體波動幅度不大,但也有50%的中職學校生源人數呈上升趨勢。
2.人才培養方案調查
(1)人才培養方案滿意度調查。筆者根據職業院校領導、在職教師、學生及企業對該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分),對比上述幾所職業院校的評價結果可以發現梧州職業院校比其他中職學校的綜合評分高。
(2)職業院校熱門專業占比情況。從表1~表6的統計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中職學校的熱門專業大都在高職院校得以延續,說明中高職一體化的職業院??梢宰寣W生就這些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學習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深造的機會。
3.課程設置調查
(1)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情況。根據以上兩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以廣西梧州市衛生學校為代表的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偏重基礎理論教學,實踐課比例較少,僅占2%,而高職院校的實踐課比例則占16%,較之中職學校有明顯增加。這對于以培養以動手能力為主的技術人才型職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學生反映課程安排情況。根據表7學生的反饋意見可以看出,梧州職業學院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度是比較良好的,70%以上的學生可以適應學校的教學進度。而從梧州職業院校與其他8所中職學校的在校生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調查中,我們發現中職學校在校生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普遍低于梧州職業學院,由此也說明了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更具有合理性,學生的接受度更高。
4.師資配置情況統計
筆者選取了梧州職業學院及梧州市職業教育下屬4所中職學校(梧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梧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廣西梧州財經學校、梧州市技工學校)的師資配備統計圖,以此對比分析中高等職業院校師資規模與質量,情況如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
由圖11~圖15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梧州職業學院的師資配備無論是從教師數量還是教師的學歷層次都明顯優于中職學校,中職學校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人數均不足10人,教師隊伍質量有待整體提升。
圖11? 梧州職業學院教師配置統計圖
圖12? 梧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配置統計圖
圖13? 梧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配置統計圖
圖14? 廣西梧州財經學校師資配備統計圖
圖15? 梧州市技工學校師資配備統計圖
教師教學素養評價見圖16。
圖16? 梧州市輕工技工學校學生對教師教學素養的評價統計圖
根據圖16的調查數據對比發現,由于中職學校師資配備的規模和質量不足,教師在教學見解、教學方法以及就業指導方面均有欠缺。在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職業院校的整體規劃中,這些方面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和改善。
5.就業情況的調查
筆者針對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2014—2018年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統計,情況見圖17。
圖17? 梧州職業學院近五年學生就業率統計圖
根據圖17的統計數據發現,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近五年畢業生人數、就業率以及專業對口率均呈上升趨勢,整體而言,就業質量良好且穩定。
(三)研究結果
通過上述調研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對比考察了梧州職業學院與梧州市8所中職學校的內在評價指標(招生人數、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及外在評價指標(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研究說明中高職一體化辦學體制無論是對于中職學校還是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培養目標、課程安排、教學規劃、教師配備、教學素養等方面,一體化職業院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更合理,可以彌補中職學校課程設置的不足,加強實踐技能培訓,并確保中職和高職相同專業的無縫銜接;教師配置強,教學素養水平更高,在提高職業教育層次的同時,還提升了教學培養質量。以上都體現出中高職一體化教育模式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假設一(H1)成立。
另一方面,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近五年招生人數及畢業生就業率節節攀升,就業質量大幅(下轉第119頁)(上接第109頁)改善,說明職業院校內部評價指標與外部評價指標有內在的聯動關系,內在評價指標為自變量,外在評價指標為因變量,職業院校的內在評價指標越高,外在評價指標也越高。因此,中高職一體化的有效銜接,可以促進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假設二(H2)成立。
三、研究結論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擴招和高中適齡生源人口低谷的到來,中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面臨著發展困難。由于中職學校受制于資金投入、師資配置、校園規模、專業選擇、院校知名度等因素,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生存空間十分有限。筆者通過對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實踐經驗的調查研究,發現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職業院校較之中職與高職獨立運行的職業院校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職業院校各項評價指標的內在聯系也說明,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能夠對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作出統籌規劃,實現中高職之間的有效銜接,為中職畢業生提供了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以及便捷的升學通道,不但解決了中職畢業生的潛在需求,還有助于培養專業根基過硬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將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整體,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同時,可以促進職業院校向更好的方向可持續發展。因此,中高職一體化發展具有迫切的現實必要性,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應當得到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各界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冷江,聶海斌.淺析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發展對策[J].創新教育,2013(10)
[2]宋春林.中高職一體化教育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10)
[3]王前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發展戰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4
[4]姜宇國.面向中高職一體化的職業教育管理創新:基于企業需求的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5(5)
[5]宋梅.論高職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9(6)
[6]郝雙美.淺談中高職院校一體化培養人才的意義及保障措施[J].時代教育,2015(4)
[7]何辛.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決策論壇:企業精細化管理與決策研究學術研討會,2015(11)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