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瑞萍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色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根本需要,是落實市、區“十三五”規劃課題關于創建市、區特色學校文化的客觀需要,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它既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學校豐富內涵、優化管理、弘揚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整體規劃、分步推進
我們根據國家、省、市、區的相關部署提出了“整體—局部—整體”的思路,制定了三個五年規劃。第一階段(2007年—2011年):專題學習,提高認識。通過邀請專家指導提升理論水平及實踐能力,指導中心和學校制定《嶺南校園文化與品牌學校建設工作方案》,邊探索邊實施;第二階段(2012年—2016年),研討交流,深化認識。每校編制校園文化建設小冊子,整個區域學校初步形成特色發展態勢,一批個性鮮明、特色明顯的學校申報市、區特色學校。第三階段(2017年—2020年):推廣成果、區域共享,區域內所有學校都成為特色學校。整體提升區域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前,我們已有廣州市特色學校11間、番禺區特色學校19間。
二、面上著力,點上強化
為打造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我們在面上著力推進了“四大工程”:一是大范圍專題培訓工程。開展了《教育大講堂》《嶺南文化與特色學校建設》等系列專題培訓。二是大力度提拔年輕骨干工程。近幾年提撥40名年輕骨干走上領導崗位。三是大規模輪崗交流和“好班子”創建工程。近幾年輪崗交流的校長和中層干部有30名。四是大手筆名校長培養工程。在支持優秀校長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基礎上,我們分別開展了一是為期2年的“學校科學、優質發展策略”校長辦學思想論壇,就科學優質發展的理念、方法、策略和途徑進行展示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讓校長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更趨科學,使學校進一步朝內涵發展的方向邁進;二是進行校長講堂活動,讓名校長、卓越校長們分享學習的所思所想和辦學心得,讓思想得到碰撞,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在點上推進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全員培訓。二是強化科研興學。三是強化骨干培養。四是強化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建設。充分盤活和利用區域、學校的優秀資源,以學科為單位,舉辦推介名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區各級名教師、學科十佳教師)教學模式、實踐經驗的學術研討會,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中心組、教研片、學科組、工作室、課題組、師徒結對……團隊學習,團隊進步,團隊成長。為不同層面的教師提供發展的空間,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三、培育項目,形成特色
開發特色項目,即學校形成某一方面的教育特色,這是創建特色學校的初始階段。因此,指導中心要求學校根據學校實際開發特色項目。我們統一了城區社團課程時間安排,推動區域內所有學校創造條件大力開展社團活動(特色活動),在眾多的活動中通過創新,形成富于特色的品牌活動、特色課程。以特色課程作為核心要素,鞏固特色項目,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目前,城區學校組建了一批享有聲譽的社團群體,項目涵蓋了科技、藝術、體育、健康、軍事、文學、武術、社會服務等。學校充分利用教師的優勢特長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開展活動,邀請有專長的家長、聘請專業人員擔任導師。促進學校和地域品牌項目的發展和優秀文化的傳承,做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在積累、沉淀中發展,實現特色學校的創建,以提升區域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橋城中學開設了41個選修課程和27個社團,中心小學開設了語言藝術等42個社團,德興小學開設了創意搭建等52個社團活動,富都小學利用新造職校的專業優勢攜手共建快樂社團,開設了思源茶藝等38個社團等。中心小學的“親親民族文化”社團、橋東小學的“娃娃小劇社”、富都小學的“七色光童謠”等10個社團獲得了全國優秀學生社團的稱號。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展示了城區學生成長之美。
四、同題共研,版塊聯動
教育科研對促進教師觀念轉變以及促進“學校特色”深入發展,形成“特色學校”有明顯的成效。還可以把特色學校創建過程中所牽涉到的關鍵問題與難點問題作為重要課題來研究,促進學校整體發展。實踐告訴我們,采取“同題共研、版塊聯動”是促進弱校變強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是同題共研。指導中心先后組織42所中小學參與國家規劃課題《區域性學校改革研究》和《市橋城區城鄉學校協同發展的行動研究》,以課題研究促進學校交流,構建城鄉教育協同發展模式,推動了城區的整體發展。
二是版塊聯動。去年,我們把已評為廣州市特色學校的十間學校的創建成果發至轄區內42間中小學學習交流,并填寫《創建特色學校情況一覽表》,讓學校相互借鑒。我們還加大城區學校間手拉手結對幫扶的力度,充分利用優質學校的資源實行對口幫扶促城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健全“互聯學校、科組”的建設;要求幫扶、交流要賦予新的內涵,要“扶理念、立文化、建特色、創品牌”,要著力幫助被扶持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逐步縮小校際差距;加強教師隊伍的學科專業建設,注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手拉手活動每學期要做好計劃、制定措施、總結成效。
我們還要求校長帶頭主持與建設特色學校、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校本課題研究,例如:橋城中學的省級課題:初中“達人教育”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僑聯中學省級課題:初中“立品教育”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南陽里小學省級課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實驗小學省級課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東城小學校長的“軍魂教育”特色文化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陳涌小學“劍道文化”特色課程推動學校特色化發展的行動研究;西麗小學“亮麗人生”特色課程建設的研究;德興小學“興德教育”特色課程深化學校內涵發展的實證研究等。由于各校校長親自帶頭主持的課題,使該項目工作推進更具科學性、實效性、時效性、廣泛性。
特色是學校內涵深化的體現。校校有特色,校校成為特色學校,將是區域新的教育理想和發展目標。我們將繼續引領區域內學校踐行“上品教化”理念,打造市橋好教育。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