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蘭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論性、時代性強,近年來,教師在上道德與法治課時,過分強調學生接受,過分注重知識要點的傳授,忽略學生的自由發展、自主探究,以致學生思維打不開,死記硬背,自我封閉。因此,普遍存在著老師難教——太枯燥,學生難學——太乏味,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以生動有趣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一節課,導入得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該節課的質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抓住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先聲奪人,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上“親情之愛”這課時,在上課前首先讓學生欣賞陳紅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讓他們在優美的歌曲聲中享受家的溫馨和體會孝敬父母的感受,聽完歌曲,我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讓他們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讓學生評評誰做得最好。經我這樣一動員,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來了,紛紛述說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帶著濃濃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型的課堂師生關系指: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當把端著的架子放下,把獨占的講臺讓出,改掉單純灌輸的落后方法,通過導的藝術,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指導者、引路人;學生是主體體現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這種新型的課堂師生關系,創造的是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建立的是民主的氛圍,是使學生樂學的環境,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激情導學。事實上,假如學生對學習冷漠、毫無興趣,又何來創新?他的學習成績肯定難以提高。因為津津有味地學習才能學得既快又好,只有重視情感因素,才能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要求做到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寓教于情。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最不喜歡道德與法治課,變成非常喜歡道德與法治課。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豐富想象。
四、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閃耀著智慧光輝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道德與法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戰斗力也來自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如果一個教師富有嚴謹、簡潔、精煉、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五、以學科整合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和生活,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應用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等綜合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六、注重時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事事例豐富生動和教材有一定的聯系,理論聯系實際、緊扣時代脈搏,也是每年政治科中考的方向,同時,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例如,學生課下聊天提起釣魚島事件、神州系列飛船、“中國夢”等都津津樂道,可一上道德與法治課卻無精打采,這就要求教師要因勢利導、對癥下藥、投其所好,重視利用時事新聞生動事例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不能只是注重理論傳授,與時事相結合,能將理論性的知識講活,貼近生活,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責任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