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在建筑材料教學中,幾種常見的傳統材料在現代建筑施工中發揮主導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發展,新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推廣,對傳統的建筑材料沖擊也是很大的。但是傳統的建筑材料仍是現代建筑材料的主體,學習和掌握它的性質是學習建筑領域其他專業的關鍵。
關鍵詞:建筑 材料 性質 歸納
一、硅酸鹽水泥與普通水泥
對硅酸鹽水泥和普通水泥的主要技術性質要求如下:
(一)細度
細度是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它是鑒定水泥品質的主要項目之一。國家標準規定,硅酸鹽水泥的細度用比表面積表示,普通水泥的細度用篩余量表示。凡水泥細度不符合規定者為不合格品。
(二)凝結時間
水泥的凝結時間有初凝與終凝之分。自加水起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 流動性減小所需的時間,稱為初凝時間。自加水時起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開始有一定結構強度所需的時間,稱為終凝時間。
規定水泥的凝結時間在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初凝不宜過快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成型等各工序的操作。終凝不宜過遲 是為了使混凝土在澆搗完畢后能盡早完成凝結硬化,產生強度,以利于下一 道工序的及早進行。
(三)體積安定性
水泥的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結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水泥硬化后產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化即體積安定性不良,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會使水泥制品、混凝土構件產生膨脹性裂縫,或者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強度降低影響建筑物質量,甚至引起嚴重工程事故。因此,水泥的體積安定性檢驗必須合格以上,體積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不能使用。
(四)強度及強度等級
水泥的強度是評定其質量的重要指標。國家標準規定,采用《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測定水泥強度,該法是將水泥和ISO標準砂按質量計以1∶3混合,用0.5的水灰比按規定的方法制成40mm×40mm×160mm的試件,在標準溫度(20±1)的水中養護,分別測定其3天和28天的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根據測定結果,分為42.5、42.5R、52.5、52.5R、62.5、62.5R等6個強度等級。與硅酸鹽水泥相比,普通水泥增加了32.5R的等級而減少了62.5R的等級。水泥按3天強度又分為普通型和早強型兩種類型,其中有代號R者為早強型水泥。
二、建筑石膏
主要技術性質要求如下:加水拌合后,其主要成分為水石膏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水石膏,放出熱量,這一過程就是水化。石膏漿中的自由水分因水化和蒸發而逐漸減少,漿體漸漸變稠,可塑性逐漸減小,這一過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凝結。接下來漿體繼續變稠,凝聚為晶體,并不斷增長,直到完全干燥——這就是石膏的硬化過程。
建筑石膏的技術性質有:凝結硬化快、硬化時體積微膨脹、硬化后孔隙率高、防火性能好,耐水性、抗凍性差。
相比之下,石灰的硬化為結晶和碳化兩個過程,碳化過程很緩慢,因此石灰的感化較慢,硬化時體積收縮大,這是石膏和石灰不同的地方。
三、水玻璃
主要技術性質要求如下:水玻璃的性質、水玻璃的用途是由不同比例的堿金屬氧化物與二氧化硅化合而成的一種可溶于水的硅酸鹽,為青灰色或淡黃色黍稠狀液體。水玻璃又可分為硅酸鉀(K2O·nSiO2)和硅酸鈉(Na2O·nSiO2)。其中二氧化硅(SiO2)與堿金屬氧化物(K2O或Na2O)的摩爾數的比值n,稱為水玻璃的模數。當n≥3時稱為中性水玻璃,n<3時稱為堿性水玻璃。
酸鉀為單斜晶體,白色粉末狀,細顆粒狀結晶或圓形小球。其熔點為891℃,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醚,有很強的吸濕性,易結塊狀。主要是生產電子管、電視機顯像管、電腦顯示器玻璃殼的原料。
硅酸鈉水玻璃通常是一種黏稠的高濃度強堿性水溶液,常用Na2O·nSiO2·xH2O表示。水玻璃中硅酸鈉含量為35%~50%,黏度0.25~0.5 Pa·s,pH值13~14,滴定堿度相當于3~4 mol/L的NaOH溶液。其主要用于包裝材料的膠粘劑、清潔劑的原料、耐火材料及鑄造業的原料、制造化工產品的原料、混凝土的速凝劑。選礦中通常用的水玻璃(山西水玻璃、水玻璃的性質、水玻璃的用途)就是指的硅酸鈉水玻璃,在建筑方面主要用在防水、防漏及特殊的施工要求的區域。
四、石灰與水泥的區別
主要技術性質要求如下:
一是石灰與水泥化學成分不同: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二是石灰加水后不會凝固,水泥加適量水后會凝固的。
三是水泥,還混有其他物質。石灰,只是水泥的主要成分之一。定義: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成漿體后能在空氣或水中硬化,用以將砂、石等散粒材料膠結成砂漿或混凝土。
五、結語
以上是我們在教學和實訓教學中總結的幾點特性,能讓學生短時間進行記憶到掌握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總結的可能不夠全面的地方,我們會努力的改善,加強實訓教學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建筑材料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孫翠蓮,肖海清,尹利軍.幾種常用的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方法[J].黑河教育,2010(6):52.
[2]韓冬梅.建筑材料檢測中常見的幾種誤差分析及數據處理[J].建材與裝飾,2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