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季



摘 要:“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章要講究文采,要想使自己作文的語言生動形象,方法有很多,修辭就能讓文字變得生動,而學生往往會忽略“引用”這一修辭,主要原因在于中職學生的詩詞儲備量較少。筆者在微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先學習歌詞如何引用經典詩詞,再對優美的歌詞進行仿寫,直至改寫整首歌詞。學生在親身體驗創作的樂趣同時,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
關鍵詞:引用 仿寫 改寫 歌詞
2019年浙江省單獨考試招生語文卷有一道“微寫作”題:
仔細觀察這幅攝影作品(圖1),以“遠方”為話題,對畫面的內容、主題進行解說。要求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方法,字數在120左右。(6分)
早在2016年的浙江省單獨考試招生語文卷就有一道寫作題,也是一道圖文結合題:
請仔細觀察下面這幅圖畫(圖2),以芽為主體,描繪發芽的過程,抒寫發芽時的心情。要求:①用第一人稱;②至少使用一種修辭;③想象合理,立意突出;④字數100~120字。(5分)
兩道題,都有一個共同點,需要使用修辭。常見的修辭方法有八種,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生一拿到題,最先想到的修辭就是比喻,卻往往容易寫成比較,如像做夢一樣,像個孩子似的等。容易混淆的修辭能避則避,那些一目了然的修辭可以多用用,那如何能夠精準得使用修辭又能寫得生動形象呢?
一、引用
引用作為修辭,往往被我們忽略,但其實這個修辭使用得當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下題:
有學生的答案是這樣的:夜晚,一家人坐在庭下,隨意閑淡。孩子們即將離開父母的身邊,外出打拼。而父母只是欣慰一笑,一家人喝著茶,望著那一輪已經不再圓的新月。
考生基本上忽略了題目要求的“生動形象”,這不是簡單的圖文轉換題,而修辭能讓文字生動形象起來的方法。
再看一個學生的寫作:天上一輪新月,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桌上人走茶涼,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歡聲笑語皆不在,月光脈脈水悠悠,腸斷人散后。
該生引用了三首詞——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和溫庭筠的《望江南》,契合題目的“凄清”主題要求,是個很不錯的微寫作。
然而,中職的學生古詩詞功底普遍較差,能引入三首詩詞的微寫作范例,在學生的答卷中是極少的。除了平時多積累外,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從其他途徑,把“引用”這個修辭完全施展開呢?
歌詞就是把“引用”做得最好的一個模板,如電視劇《甄嬛傳》的歌曲,就是古詩詞入樂的典范。我們可以直接引用詩詞的題目,如《寂寞沙洲冷》的“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也可以化用詩詞,如《情深深雨蒙蒙》的“多少樓臺煙雨中,記得當初,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盡管狂風平地起,美人如玉,劍如虹”,《涼涼》的“不思量,自難相忘”等。
二、仿寫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模仿能產生表象,因而從任何外部動作中分離出來,有利于保持動作的內部輪廓,成為日后形成思維的準備。”
眾所周知,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內容,在創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以下是學生的仿寫:
原文:
1.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
2.我心事靜靜淌。
3.你的笑容已泛黃。
仿寫:
我的期盼高高掛,你的不幸已蒸發。(吳琳慧)
水,太團結,流淌成了拳。(徐鈺媚)
雨,太綿延,連接成了線;家,在身旁,化作一盞燈。(張佳涵)
思在心中,碾成數道傷。(孫燕萍)
思念太深沉,化成一座山。(李穩穩)
風在惆悵,筑成一堵墻。(孫燕飛)
夜,太漫長,滴穿了石頭。(陳楊君)
愛,太悲涼,幻化成了淵;情在何處,凝成一份緣。(張苗青)
看到自己同學仿寫的例子,同學們覺得自己身邊竟然有這么有才華的人,感覺很新奇,也躍躍欲試地想寫出好句子來。
三、改寫
具有中國風的歌詞,直接引用就可以讓文章生動起來,有些句子經過加工改造后,學生也能創作出一些優美的句子。還有一些朗朗上口的網紅名曲,是不是也能拿來用呢?直接引用,怕是不妥當,畢竟有些曲子主題跟學生習作相差甚遠,那就要改一改了。
(1)改主角。這類歌詞的改寫,一般是把言情歌曲或者是目前流行的網絡歌曲進行改寫。六哲有首歌曲是《錯錯錯》,原來是男女對唱,學生把它改成了師生對唱:
該生把原來男女的對話改成師生的對話,雖然看似還在吵架,但是也能看出他知道老師的用心。
(2)改主題。學生聽的歌曲大多數是愛情歌曲,這個主題需要改一改才好用。有學生把馬天宇《這該死的溫柔》改成《這該死的烤肉》:
該生想減肥,卻無法拒絕烤肉的美味,雖說烤肉“該死”,其實卻是“愛死”。這種正話反說的改編,把想減肥卻因嘴饞而意志不堅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幽默風趣。
四、“微微一詞很傾城”
回到文章開頭的兩道微寫作題,看看學生的實踐成果:
學生1:一輛車安靜地停泊在山頂上,兩個遠足的人坐在車頂上悠閑地凝視著遠方。旁邊白云繚繞,仿佛波濤翻滾的大江,車子宛如乘風破浪的快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們越過山丘,一往無前,遠處群山連綿,恬靜嫻雅地張開雙臂,歡迎著勇敢的登山者的到來。
學生2:一輛車,兩個人影,遠方云海翻騰恰似黃河之水涌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得好啊,此云海,不就像是從天上來的嗎?空氣清新,天氣明朗。龐大的越野車襯托著他們兩個,陡峭的山路就是這樣慢慢開過去的,雖然不平坦,卻又走得安穩。二人坐姿瀟灑,愜意放松,笑看云卷云舒。
學生3:“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我是一顆小小的種子,深深地埋在泥土中,慢慢地往上頂,我終于發芽了。那破土的聲音是多么好聽啊!雖然聲音很小,但是這個聲音代表著我的新生命由此開始了!仰望藍天,呼吸一口空氣,那我從來沒感受到的物體,竄進我的體內,我是多么開心啊!
修辭手法的運用,讓文字生動了起來,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學生的曲庫可以化用的歌詞還不夠多,學生在微寫作時所能想起的歌詞也有限,或者是大家所想到的歌詞大多都一樣,少了新意,這些都需要師生平時的歌詞積累和時下流行元素的搜集。其實,只要文章有了思考,并動手去做,一兩句歌詞就能使文章增色,所以微微一詞,可以很傾城。
參考文獻
[1]蔡明妍.語文科微寫作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5.
[2]倪盼,沈燕.方文山中國風歌詞修辭研究[J].西江月,2013.
[3]張成鳳.將歌詞創作引入修辭學教學的可行性調查——以凱里學院人文學院學生為例[J].北方文學旬刊,2015,(11):104—105.
[4]盧志玉.作文仿寫教學的理論依據及教學模式建構[J].當代教育論壇,2009,(12):72—74.
[5]金萍.在音樂歌詞中采擷文學蜜餞[J].中學教學參考,2015,(3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