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銘 甘霖
摘 要:在大學生體質健康呈逐年下降趨勢的大背景下,高校團委及校體育主管部門缺少在制度、活動和知識上的引領,體現在難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而且缺少對他們鍛煉意識、態度、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與高校體育環境之間并非單一的線性關系,而是多因素的充滿復雜性的關系。結合CAS理論對二者間的互動進行研究,從而為大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建議。
關鍵詞:CAS理論 大學生體育鍛煉 高校體育環境
近年來,在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動機、態度和體質健康的測評與監控及校園體育活動方面已有足夠的研究,但探討學生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復雜自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簡稱CAS)是當前復雜系統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運用復雜系統理論研究大學生體育鍛煉和高校體育環境的互動關系,將二者作為一個復雜的自適應系統進行分析,試圖提出有利于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對策與建議。
一、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系統復雜性分析
Holland提出,復雜適應系統在適應和演進過程中包括7個基本要素,這7個要素分別是聚焦、非線性、流、多樣性、標識、內部模型和積木。本文認為大學生體育鍛煉—高校體育環境互動系統是一個動態、適應和演化的復雜自適應系統。
(一)聚集
大學生通過不同的鍛煉目的、鍛煉方式以某種活動或俱樂部的形式相互間產生聯系,以環境系統為紐帶,通過組織部門所引領的體育競賽或自發的體育活動,產生聚集。
(二)非線性
整個互動系統中,學生的鍛煉行為、鍛煉場所、不同的鍛煉時間等因素與環境系統中活動的類型、時間、開放的場地等因素都是非線性交互,具有隨機性。這種互動是環境系統中信息資源與個人參與的動機程度之間的非線性交叉和集合。
(三)流
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的動機需要有不斷的知識流參與和強化,知識資源又來自于學校體育氛圍及體育課程的傳遞和引導,這些資源在體育鍛煉的參與和環境中良性循環,使整個系統活動更加穩定、平衡的運作。
(四)多樣性
環境系統中內容的多樣性決定了學生鍛煉參與的多樣性和有效性。環境系統包括不同項目的體育課,如籃球、足球、武術、輪滑、游泳等;不同類型的社團活動,如空手道社團、圍棋社團等;校園常規的體育競賽,如校園馬拉松、健步走、五人制足球比賽、三對三籃球比賽等。
(五)標識
在大學生參與鍛煉的過程中,具有共同目標或愛好的人會在某種場合或活動中聚集,這種共同目標和目的就是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的標識。大學生會通過學校組織的相關體育活動中辨識各自的標識進而篩選并與其他學生建立聯系,逐漸集聚在同一個互動活動或系統中相互識別、交流和合作。
(六)內部模型
學生會根據不同的活動類型、目的及是否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等因素進行結果預測,并通過調整自己的動機來適應新的環境,相應地,學校所要組織的活動也會根據學生所感興趣的方面,側重去重新考慮開展何種類型的活動。兩者在面臨新環境和變化時都有意識、主動地對未來結果進行預測,并實施前瞻性探索。
(七)積木
為了實現自己的長期或短期目的,大學生會自發地根據學校學院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來不斷調整自身的動機。遇到新的挑戰或誘惑,學生會主動改變已有的積木組合方式,實施新的學習狀態。同時,校方為讓更多學生參與活動,會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新的活動系統,不斷創新。
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的建議
(一)加強主體適應性
大學生要加強校園環境所提供資源的適應性、自己對于特殊體育項目的適應性及自身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適應性。在此過程中,學生應通過自身的知識能力系統、識別系統和動機系統來提升主體的獲得信息能力,并保持堅持不懈的態度。環境系統應逐步完善有關體育活動的政策和制度,提供有激勵意義的刺激方式和條件。同時,體育課堂則應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充分利用集體授課的優勢和作用,通過課內一定方式的游戲和競賽,有效地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從中所獲得的快樂感、滿足感,起到知識引領、興趣引領、技能引領的作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環境系統。
(二)完善合理的規則集
制定合理的規則有利于整個系統的演化。規則集的制定主要根據學校所處的大環境、體育文化氛圍、校方為學生體育鍛煉制定的政策和標準。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應為自己建立標準和原則,以便根據環境系統發出的刺激信號尋找適合的活動和鍛煉方式。同時,環境系統內的有關部門應根據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情況,如校園籃球賽、校園健身跑、健步走等活動的達標情況等,完善相應政策規定、評價辦法,為整個互動系統創造制度環境。
(三)增強系統主體多樣性
多樣性是一個系統中個性特征和創新能力的體現,大學生要意識到社會對于學生群體的要求,包括個人特長、健康水平、工作能力、抗壓能力要求等,所以個人在校園體育活動參與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多加留意環境系統釋放的信息資源和活動資源,并主動參與其中。此外,校團委和體育部門應加強合作,豐富體育社團種類和數目,特別是多樣、異質且有創新性的活動資源。
參考文獻
[1]霍蘭著,周曉牧等譯.隱秩序一適應性造就復雜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