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行業逐漸成為占據市場經濟主導位置的行業體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療服務不僅關乎人民健康問題,還關乎社會安定問題。針對于此,醫療行業有必要針對醫療管理現狀,采取切實可行的優化措施,確保醫療事業的長足發展。其中,財務管理作為公立醫院的重要管理部分,比較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問題。所謂的醫療財務風險問題主要是指在開展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因受到外界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干擾,導致財務系統運行偏離正常軌道,引發系列財務風險問題,不利于公立醫院的有效發展。
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會對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進程產生直接影響。結合實際來看,公立醫院在正式經營過程中,受到管理人員管理不當、財務人員素質不高以及外界因素作用干擾等方面的影響,往往會出現較多財務風險問題,影響公立醫院的經營效益。一般來說,財務風險不僅直接關乎公立醫院的經營效益,同時還關乎整個財務系統的運行水平[1]。
如果財務風險問題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公立醫院勢必會陷入財務危機狀態,嚴重時,甚至會面臨倒閉風險。而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力度,基本上可以有效規避各類財務風險問題。最重要的是,財務人員可以立足于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健全與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對財務風險問題作出分析、評估等方面的判斷,確保風險程度得以遏制。如此一來,公立醫院內部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
任何醫院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都需要承擔一定的醫療責任與風險,這是醫院無法推脫且無法避免的問題。醫務人員在正式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各類藥劑、醫療設備等資源對患者進行治療。然而,任何藥劑與醫療設備并不能完全保證不存在副作用問題,使得醫療技術呈現出的風險程度嚴重增加[2]。
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適或者病情惡化等醫療事故,患者家屬與醫院之間勢必會產生醫患糾紛問題。如此一來,醫療技術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嚴重增加,使得醫院內部財務風險體系出現紊亂問題,給醫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隨著醫療行業之間的競爭強度不斷提升,公立醫院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立醫院若想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對現有的管理機制進行合理改進與創新。然而,在實際改進與創新過程中,市場波動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是無法規避的,且財務風險概率大大提高[3]。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全國范圍內的公立醫院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以加強自身在市場經濟中的核心競爭力。在實際加強過程中,公立醫院需要進入資金市場當中。然而,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比較容易受到資金市場的影響,而出現財務風險問題。
如果說上述風險問題屬于宏觀風險問題,那么內部制度風險問題則屬于微觀風險問題,主要是由于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不當造成的。具體表現在:內部控制制度未結合公立醫院實際發展要求進行制定、財務人員職業素質不高、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等方面[4]。
與上述內容相比,內部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風險問題基本上是可以有效規避的。需要管理人員付諸實踐,從內部控制體系的各個方面進行加強,從根本上確保財務風險問題得以有效規避。
唯有切實優化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環境,才能夠從根本上規避各類財務風險問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建議公立醫院管理人員應該重點培養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讓其明確防范風險對于公立醫院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采取定期組織財務工作人員進行風險防范練習,提升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5]。
與此同時,對于財務人員工作素養不高的問題,建議公立醫院管理人員可以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加強對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確保醫院在面臨風險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可以說,通過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環境,財務人員基本上可以有效形成財務管控意識,解決以往財務管理能力不高的問題。長期以往,公立醫院以往財務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勢必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公立醫院若想切實提高內部財務管理水平,實現降低經濟損失的要求,就必須健全與完善財務風險評估體系,以期可以從多個風險防范層面,對現有財務資源進行合理分析與評估,規避財務風險問題的出現。在具體構建過程中,公立醫院財務人員可以積極借鑒其它醫院或者國外醫院成功經驗,彌補本醫院存在的不足。
適當時,可以成立財務風險評估小組,通過加強財務風險評估力度,基本上可以將各類風險因素進行歸納與總結,盡量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必要時,可以成立風險預警小組及時掌握各項風險因素,并針對性地利用各項預防措施,加以解決。通過利用此種方法,公立醫院內部財務風險機制能夠得到有效加強,具有一定的構建意義[6]。
公立醫院在實行內部控制管理的時候,應該充分立足于本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運行的內部風險防范策略,切實加強風險防范水平。一方面,建議公立醫院應該對內部審批制度進行合理改進。主要通過貫徹與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為內部風險防范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針對醫院資金籌備問題,財務管理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管理,最好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明確掌握資金的流向問題、使用情況等,確保有源可查。
除此之外,公立醫院應該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度,各部門之間應該注重交流與溝通,完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確保各項風險問題能夠得以及時防范。必要時,可以定期抽查庫內物質,如藥品、醫療設備等,明確公立醫院固定資產與財務收支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防范策略,如根據財務風險預期管理目標制定風險防范策略等。如此一來,公立醫院內部財務風險問題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規避。
文章主要從多個風險層面,對公立醫院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提出相關措施,以達到有效解決目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解決的,需要全體財務人員從多個角度進行有效管理,并立足于市場經濟風險、醫院管理風險等因素當中,利用切實可行的控制策略加以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必須達到規范要求,以期盡早實現預期的內部控制目標,確保公立醫院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