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寶雞和延安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2. 3%
咸陽秦星、西安吉利等項目簽約落地,延安南泥灣機場實現通航
西安地鐵4號線及柞水至山陽等5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
實施品牌產品出口振興工程,出口增長25.3%
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
全面徹底整治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拆除違建別墅1185棟,沒收9棟,回收國有土地4557畝,退還集體土地3257畝,復綠2646畝
23個縣、104.5萬人摘帽脫貧,全年貧困人口轉移就業2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竣工9.1萬套
全省PM2. 5平均濃度下降10. 5%,重污染天數下降20.7%

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70%和36.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4%
全省接待境內外游客6.3億人次,增長20.5%,旅游總收入5994. 6億元,增長24.5%
煤炭去產能596萬噸,處置“僵尸企業”70戶,為企業降低成本800多億元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啟動,陜北轉型持續發展穩步推進,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步伐加快
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8.1%
取消、下放或委托行政審批事項247項,精簡25%
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客運吞吐量實現晉位且獲批第五航權
中歐班列 “長安號”實載開行1235列,重載率、滿載率均居全國第1位
鐵路旅客發送人數、貨物發送量增幅分別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
自貿區建設扎實推進,165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
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
農村轉移就業624.5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9.3%
切實治理欠薪,為2.35萬農民工追討工資2.2億元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6.8%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分級診療覆蓋90%的縣級醫院和70%的鄉鎮衛生院
80個景區實現門票降價或免費開放
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修改廢止政府規章和文件918件
“三公經費”繼續壓減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全省公眾安全感達到94.2%
狠抓安全生產工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6%和17.7%

一突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切實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二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發揮投資關鍵作用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激發市場活力,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四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積極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創新農業農村體制機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堅決破除民營企業發展障礙 加大財稅金融改革力度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六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大力發展門戶經濟 大力發展流動經濟加快發展“三個經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穩就業促增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進健康陜西建設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堅決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八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加強能力素質建設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政治責任,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2019年我省財政預算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省級政府運轉經費一律壓減5%;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基本民生資金需要,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深化財稅改革,加快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切實抓好各項稅制改革落地工作,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不斷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強化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范債務風險,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4505.1億元。其中,教育支出196.4億元,主要用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壯大中小學教師隊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規模,支持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等。
科學技術支出13.3億元,主要用于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重點產業升級轉型、打通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以獎代補”“雙向補助”等形式,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等。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1.3億元,主要用于引導各地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標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大遺址、革命舊址等保護工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9.2億元,主要用于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和福利制度,落實各類社保對象待遇,完善殘疾人服務保障體系,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多渠道就業創業等。
衛生健康支出72.7億元,主要用于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建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資助參合和補充醫療保障制度,開展孕產婦保健和新生兒出生缺陷防治,落實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補償,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等。
節能環保支出34.4億元,主要用于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建設等。農林水支出210億元,主要用于脫貧攻堅,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交通運輸支出187.7億元,主要用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高速公路和“四好農村路”建設等。
住房保障支出18.5億元,主要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對政府購買服務公租房運營試點縣區獎補,對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給予補助。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3.5億元,主要用于支持“三個經濟”、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實施企業技術改造獎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此外,2019年,省本級“三公”經費預算2.88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下降3%,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43億元,與上年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1.63億元,下降5.2%;公務接待費0.82億元,下降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