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大城市進不去,小城市不想進”,農民進城意愿降低,確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18年全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相比2015年到2017年全國城鎮化率提升的速度,城鎮化率似乎進入了“慢節奏”。有些農民想進大城市而不易,也有一些擔心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會損失宅基地、集體資產分紅等收益。
點評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流動中國不只體現在每年潮汐般的春運盛況、絡繹不絕的農民工務工潮,更體現在方興未艾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越是發展迅猛,越需關注每個人的權利。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從放寬戶籍限制,允許不同規模的城市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再到新市民擁有無差異化的市民權利,我國城鎮化實至名歸,不僅可優化國民的生存狀況,更能提升國民的權利獲得感。當城鎮化進程更有質量,當國民權利更加豐沛,流動的中國必定生機勃勃,前途無量。
事件
2018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減弱,中國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GDP數據,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首次突破9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6.6%的年度經濟增速,創自1990年以來新低。其中,四季度GDP增長6.4%,繼2009年一季度后再次跌破6.5%。
點評
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總的來看,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實現。這是穩中有變、穩中有進的一年。向外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投資大幅下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盛行;向內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在凸顯。然而,事實表明,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回看2018,展望2019,中國經濟不曾“失速”,也不會“失速”,信心永遠比黃金更重要。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依然是穩定全球經濟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