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本期 策劃
2019年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8年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今年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劉國中省長在2019年1月27日召開的陜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陜西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之戰,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大局、民生福祉,是陜西實現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小康的“安全底線”。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最近幾年,我國金融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組織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基礎性金融改革,金融業面貌發生深刻變化,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成功應對了多次國際金融危機重大沖擊。

鐵腕推進藍天保衛戰,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圖為秦嶺夏日風光
201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陜西金融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落實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堅決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取得了新成績,特別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贏得良好開局。這一年里,陜西加快彌補金融監管制度短板,出臺資管新規、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指導意見等,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穩妥處置重點金融控股集團風險,深化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經過多措并舉、集中治理,已暴露風險正有序處置,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激進冒險行為和各種金融亂象被有效遏制,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今年陜西將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劉國中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出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行政府舉債負面清單制,建立健全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度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堅決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有效防控房地產領域風險。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大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力度。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加強省屬國有企業負債約束,開展存續期企業債券本息兌付風險排查,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加大處置力度,使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建立非法金融檢測預警平臺,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惡意逃廢債等違法行為。

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供求不平衡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
近兩年來,西安房地產市場虛火過旺。供求不平衡導致的房價漲幅過快、搖號亂象;高杠桿融資而出現的項目爛尾現象……使房地產領域成為重大風險易發區域,并有可能向金融領域蔓延,甚至交叉感染。防范和化解房地產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成為今年陜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新戰場”。今年,陜西將進一步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供求不平衡、房地產項目爛尾、高杠桿融資影響金融穩定、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
2018年10月17日,國務院扶貧辦宣布全國85個貧困縣(市、區)已達到脫貧標準,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由相關省區人民政府宣布脫貧摘帽。陜西省延長縣、佛坪縣、榆林橫山區、定邊縣四個縣域身處這份“摘帽”名單中,這是精準扶貧攻堅戰三年來取得的標志性“戰果”。這一年,陜西的目標“戰果”是擴大到為23個貧困縣“摘帽”。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
新年伊始,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到國務院扶貧辦調研時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必須進一步強化抓落實、促攻堅的工作導向,扎實推進各項幫扶舉措。今年要重點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全面摸清底數,強化政策措施和責任落實,逐項對賬銷號;要集中力量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大扶貧政策和資源傾斜支持力度,堅決攻下堅中之堅;要加強現場督促指導,在脫貧攻堅一線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加快推動工作落實。
此前,陜西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具體任務:三年實現183.27萬貧困人口脫貧,52個貧困縣摘帽。其中,2018年脫貧101.7萬人、23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脫貧63.5萬人、29個貧困縣摘帽;2020年脫貧18.07萬人,抓脫貧與防返貧并重,鞏固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今年,陜西將奮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劉國中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要聚焦深度貧困,落實精準要求,切實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56.5萬人脫貧、剩余29個貧困縣摘帽。大力實施產業扶貧,積極發展電商、旅游等產業扶貧新業態,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繼續做好就業、生態、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扶貧工作,完成現有存量危房改造任務,加快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認真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今年,陜西在完成29個貧困縣的“摘帽”工作,確保56.5萬人脫貧的同時,還得防止已經脫貧群眾返貧,還得多下“繡花”功夫,關心收入略高于“貧困線”的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防止這撥人成為新的貧困戶。

渭南市合陽縣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就業實訓基地
山變綠了,水變清了,空氣質量也有所好轉。
陜西綠色版圖不斷向北延伸,綠色愈加濃郁。利用衛星植被指數產品分析:2000年至2018年,陜西省植被指數平均變化速率是全國的2.9倍,位列全國第3;植被指數百分率平均值是全國的2倍,位列全國第4;2018年,我省平均植被指數在全國的位次較2000年提升了3位。
2018年,陜西啃下了生態環境破壞方面的一塊“大骨頭”——拆除整治了秦嶺北麓違建別墅1194棟。2019年1月10日,西安市政府印發《秦嶺生態修復工作方案(2019—2021年)》,方案針對秦嶺生態環境現狀,按照維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綜合治理要求,實施積極的生態修復措施——將從秦嶺植被生態修復、水源涵養林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水生態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秦嶺綠道規劃及建設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作等8個方面開展秦嶺植被生態修復。最終恢復并增強秦嶺的生態服務功能,實現“山青,水凈,坡綠”的目標。

秦嶺北麓違建集中拆除行動現場
據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消息,2018年1月—12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5%;平均優良天數242.8天,同比增加4.3天。其中,楊凌、西安、渭南、韓城、漢中、咸陽、延安、寶雞、西咸、銅川等10個市(區)空氣質量與2017年同期相比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安康持平,榆林、商洛等2個城市空氣質量下降。
本刊記者從生態環境部通報的“2018年1-12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看到,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西安市空氣質量變化幅度進入前20位——這一年西安市收獲188個優良天,比2017年增加了8天;西安市空氣質量重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數29天,比2017年減少10天。西安空氣質量6項指標全部同比改善,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1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6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6.4%;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1%;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2.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臭氧(O3)年均濃度1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西安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是陜西深入開展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成果。這一年,陜西省大力實施散煤和“散亂污”企業治理,強化汾渭平原聯防聯控,PM2.5濃度下降5.9%。但是,這距離西安市1000萬居民的環保要求還很遠,霧霾還依然困擾著西安人民的生活。

從空中鳥瞰西安浐灞生態區,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今年,陜西將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劉國中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今年要修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大橋山保護力度,加強白于山區生態脆弱區、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區等生態修復。鐵腕推進藍天保衛戰,著力抓好清潔取暖試點、農村散煤治理、“散亂污”企業和高排放載重貨車整治。深入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大渭河、漢江、丹江、延河等河流水系整治和水源地保護力度,啟動實施城鎮垃圾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利用,強化農業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治理。穩步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
1月1日至15日,霧霾仍然籠罩在關中平原上,西安沒有遇見一日“好天”。藍天保衛戰依然是今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首要任務,關中8市(區)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切實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本刊記者獲悉: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制定《陜西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交叉執法檢查方案》,并于1月4日至8日,組織檢查人員分10組赴各地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交叉執法檢查。
此次,主要檢查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期間,當地政府是否及時發布相應級別預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情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制定修訂情況;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主要檢查當地政府是否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各企業(單位)是否按照預案要求落實減排措施;涉氣企業錯峰生產落實情況,主要檢查各企業是否制定“一企一策”采暖季錯峰生產方案、是否按照要求進行限產停產,檢查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企業是否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燃煤鍋爐綜合治理情況,主要檢查是否存在未嚴格按要求淘汰、改造燃煤鍋爐情況;揚塵綜合治理情況,主要檢查“禁土令”落實情況,建筑施工工地“六個100%”措施落實情況,主要道路灑水降塵和揚塵管控情況,運輸車輛、高排放車輛管控情況;“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情況,主要檢查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巡查執法、2018年關中大氣專項執法檢查和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強化督查發現的“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情況,檢查是否存在清單外的“散亂污”企業以及是否存在已取締“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情況。
總之,各項檢查的目的,就是期盼陜西的“好天”不斷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