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李承明
“西延高鐵”的建設標志著陜北地區交通新時代的開啟。高鐵,帶來除出行時間改變外,更強化了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經濟的內生動力。新經濟和新產業的入駐,將是高鐵帶給延安和榆林新的活力,也將會對陜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助推陜北跑出“加速度”。
沿著絲綢之路最初的起點西安,高鐵“絲綢之路”繼續“開枝散葉”。 2018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西延高鐵。2018年底,西安至十堰高鐵、西安至安康、延安至榆林高鐵均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高鐵,已改寫了中國的經濟版圖。南北長達880余公里,有著不同自然、文化特征的陜西省,這次,將被一條高鐵徹底打通南北。
根據《中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八縱八橫”主通道建設,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西延高鐵,是“八縱”中“包海(包頭-海口)通道”重要部分,“榆林-延安-西安”將形成兩小時經濟圈。
以省會西安為中心,陜西北部的“全域經濟”通道將加速形成。在以能源經濟為主的陜北,高鐵將加速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流動。這一次,陜北必將迎來新的變化。

一列動車組列車駛出西安北站
陜北地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是華族(漢代以后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與交流的“繩結區域”。這里,也是中國的能源中心之一。
近幾年,陜北區域的生產總值占全省的20%以上,且貢獻率已多年呈上升趨勢。從此數據也能看到,陜北區域經濟潛能巨大,但與周邊城市尤其是省會的交通連接性不夠,以及在城市規劃、城市面貌方面理念的滯后,制約了其發展。但另一方面,近些年大西安的快速發展,發揮著對外輻射的功能,加上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陜北區域勢必將迎來明顯的提振。
這一點在西延高鐵獲批的文件中,也有跡可循。2018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中包括以下關鍵詞:“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加快構建包(銀)海高速鐵路通道。”西延高鐵,規劃遠景年輸送能力為單向3000萬人/年,建成后兩地時間將縮短至一個小時之內。
西延高鐵沿線,是陜西經濟發展南北主軸,串聯諸多城鎮、沿線人口密集,途經5個地市、15個區縣,實現縣縣設站,也將結束銅川不通火車客運的歷史。
向北經西安灞橋區、臨潼區、高陵區,咸陽市三原縣,渭南市富平縣,銅川市耀州區、王益區、印臺區、宜君縣,延安市黃陵縣、洛川縣、富縣、甘泉縣和寶塔區。共設車站11處,分別為:港務區東(越行站)、高陵、富平、閻良、銅川、銅川北、宜君、黃陵西、洛川、富縣北、甘泉北、延安站(既有)。
西延高鐵建設難度巨大,高達91.1%的橋隧比僅次于西成高鐵(為92.1%)。有特大橋67座,全線最長的富平特大橋長達21.2公里,隧道43座,最長的宜君隧道達17.5公里。
高鐵動脈,將連接陜北、蒙西與西安、中南、西南等地,提升陜北與關中地區的城際客流,形成縱貫西部地區、溝通呼包鄂和關中城市群的快速客運大通道,可優化包西通道綜合運輸體系,滿足旅客快速出行需求。
十年發展,高鐵已成為國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這條高鐵的開建,未來讓延安、榆林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將發生全新的裂變。
屬典型黃土高原地形的延安,發展長期受到嚴重制約。36平方公里城區,容納了近50萬人口,達到每平方公里1.47萬人,“局部超過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
官方資料顯示,延安人均建設用地僅72平米,遠低于國家標準。一般城市半徑每增加一公里,可增加的建設用地在一萬畝以上;而延安的城市半徑每增加一公里,只能增加建設用地不足700畝。地形的限制,使得延安人居、產業和城市環境亟待提升。
據延安日報報道,2018年延安全市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500億元、增長9%。在能源經濟一支獨大的情況下,城市化帶來的新產業和新空間,是延安必然需要考慮的城市戰略。
延安新區,相當于創造了一個“新的延安”。黃土高原城市,至此有空間實現一個現代城市的宜居。
作為新區,全國品牌資本的助推必不可少。比如世界500強陽光控股投資旗下的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資百億建設的延安陽光城項目,引入了北大培文學校。無論對一個城市或區域而言,人才的問題是根本,引進學校,不但可以解決此區域的就學問題,長遠來看,教育產業更能為區域發展的“彎道超車”賦能,從源頭上改變區域面貌。
其實,如果親臨延安新區現場,你一定會感慨位于黃土高原的延安,竟然換了新天地。只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間環境、生態與自然環境和清潔高效的生產環境的居住地,才能留下人、才能引進新產業。
而這一切,將會在西延高鐵開建后發生新的變化。

延安新區
西延高鐵若再向北,就是榆林市。它有一個響亮的口號:“中國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陜甘寧氣田。
陜西省經濟從2000年前的二十位以外,升至目前全國第15位。這些,與關中城市群的堅實以及能源經濟復蘇有關。2017年GDP規模排名百強縣(市)中,“千億俱樂部”有24個:江蘇9個,山東5個,浙江4個,湖南3個。榆林市的神木,首次入圍。
2018年2月,國家批復了《呼包鄂榆城市群》,旨在推動能源經濟城市群的建設。它包括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和陜西省榆林,2016年常住人口138.4萬,生產總值14230.2億。
國家對它的戰略定位是:全國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向北向西開放戰略支點、西北地區生態文明合作共建區、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對榆林的定位: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和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地緣和交通因素,榆林遠離省會。就比如,數年前神木縣眾多資金流向了鄂爾多斯。留給西安的,只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買房子”的傳說。
不過,隨著整體經濟、城市發展和一體化的成型,榆林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資本的風向,也說明了這一變化:比如,陽光城集團在榆林就投資建設了陽光城高端產品系的代表作:榆林陽光城檀悅,是繼北京、上海等地的全國第11座檀悅。不久前,榆林萬達廣場開業“萬人空巷”,充分說明榆林消費力被低估。
實際上,榆林對外交往的需求比想象中的要更強。就比如,2018年12月16日,榆林機場迎來歷史性突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成為陜甘寧青四省區第一個跨入中型機場行列的支線機場。
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改委表示:“要重點推進十大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具體來講就是三個貫通和七個建設,包括建設包頭銀川到海口高速鐵路通道”。
目前,“國家中心城市+呼鄂包榆城市群+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計劃+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漢江生態經濟發展帶”等國策已覆蓋全陜西。這條高鐵通道的開建,將貫通陜西全境。屆時,陜西南北與西安將形成兩小時的經濟圈。
高鐵,除帶來時間改變外,更強化了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經濟的內生動力。新經濟和新產業的入駐,是高鐵帶給這兩座城市新的活力。改變,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