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長安范兒
西安是座名副其實的“校友富集城市”,高校數量全國第五,211、985大學數量第四。
2017年底,西安正式啟動“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活動,并出臺了支持校友回歸的六條措施,包括:①提供一流政務服務,②支持設立研發中心,③支持創辦高技術企業,④支持開展科技服務,⑤優先保障用地需求,⑥充分享受人才禮遇;涵蓋了從投資到落地、項目實施等各個環節,支持力度之大令西安校友們點贊。
由此,西安終于踏準了“高校+”“校友經濟”創新發展的好路子。
2019年1月19日下午,“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2018年度總結大會召開。截至目前,西安已成功舉辦11場校友回歸專場活動,簽約275個項目,總投資達16198.07億元,項目涉及金融、新能源、新材料、軍民融合、環保、生物醫藥及教育文化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其中關聯硬科技“八路軍”領域項目47個,校地合作項目39個。
活動期間,共聘請26位行業領軍人物作為西安市政府顧問,其中科技顧問19位,金融顧問2位,經濟顧問1位,招商大使2位,文化顧問2位,校友回歸活動帶來了可觀的人才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1場 西安交通大學
2017年12月25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首站在西安交通大學專場舉行。西安交大校友代表與有關方面集中簽約,投資規模達到1206億元,項目涉及雙創基地、產業協作創新、物流總部、特色小鎮等十個領域。
第2場 西安理工大學
2018年3月25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 · 西安理工大學專場”正式舉行。西安理工校友、校友企業和與校友關聯的社會企業同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理工大學合作項目簽約,投資額達1225.6億元,涉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治理提升、雙創基地、產業協作等21個項目。
第3場 西北工業大學
2018年4月21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走進西北工業大學。現場簽約涉及雙創基地、特色小鎮、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產業協作創新等項目16個,投資額達2028億元。

“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場活動
第4場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8年5月27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場活動舉行。本次簽約的項目包括中國(西安)芯片小鎮等多個高科技校友項目,簽約金額3612億元,涉及軍民融合類、科技小鎮類、信息技術硬科技類、教師科技成果轉化類、學生創新創業類、創投基金項目類等六大類。
第5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8年6月24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場活動舉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中國建筑分別與西安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項目,老鋼廠文化創意科技小鎮、環大學數據智能小鎮等27個項目依次簽約,簽約金額4015億元。
第6場 長安大學
2018年7月31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長安大學專場活動舉行。共有23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3120.4億元,涉及西安基礎建設綜合投資、綠色智能道路建養裝備研究院、交通科技小鎮、“一帶一路”道路交通材料研發中心、區塊鏈內容分發平臺、中建絲路經開區公共服務配套及基礎設施建設、青年創新城、軍民融合產業、田園綜合體產業、共建土地工程學院及研發平臺、工程機械及航空重工生產制造、密封材料生產研發基地等方面內容。
第7場 西安科技大學
2018年9月15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科技大學專場活動舉行。本次簽約項目19個,投資金額達1626億元,聚焦安全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充分體現了西安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也體現了校友和校友企業的專長和優勢。
第8場 陜西科技大學
2018年9月29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陜西科技大學專場活動舉行。簽約24個項目,總金額1320億元,項目集中于大輕工行業領域,并吸引了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浙商銀行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來西安投資發展;包含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污水處理智慧中心等項目。
第9場 西北大學
2018年10月16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北大學專場活動舉行。本次共簽約項目21個,投資373.06億元,涉及軍民融合、現代生物、金融、現代農業、醫美、考古、新能源、古DNA研究、文創產業等,涵蓋校友企業家直接投資、科技成果轉化、在校生創新創業三個板塊。
第10場 西安工業大學
2018年11月24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工業大學專場活動舉行。簽約項目16個,總投資569.17億元,涉及校地和市企戰略合作,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孵化、教育事業投資、文化教育產業、硬科技等領域。
第11場 陜西師范大學
2018年12月22日“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陜西師范大學專場活動舉行。陜師大校友們帶回來32個簽約項目,總投資162億元,項目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
大學和城市是“命運共同體”。西安將繼續攜手駐市高校,共同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之都、校地融合發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