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35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3%,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078.7億元,同比增長25.3%,出口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進口1435.1億元,同比增長35.4%;同期貿易順差643.6億元。2018年陜西省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列全國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三位。2018年陜西外貿呈現幾大新特點:民營企業進出口表現活躍,增速達到43%;進口商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等工業原材料進口量大幅增長,全省外貿進出口更加平衡;外貿市場多元化取得積極進展,對“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地區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59.6%和35.2%;外貿主體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擴大,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由2017年的2944家提升到3341家。

近日,《甘肅省志·文物志》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首發式。甘肅文物資源獨具優勢,敦煌學、簡牘學等有國際影響力,絲路文化、始祖文化等有較高知名度。這部經十余年編纂的文物志,包含了甘肅省最全面的文物信息。據介紹,此次入志內容上限起自遠古、下限截至2010年,共有167萬字、3000余張照片及大量圖表。該志書分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和文物事業發展共3冊,收錄不可移動文物8類1410處、可移動文物15類1696件(套)。《甘肅省志·文物志》的出版,將使人們全景式深入了解甘肅厚重的文物資源、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之路、文物保護先鋒模范等,具有重要的存史功能。

201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圍繞實施“三大戰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動質量強區建設,創新市場監管機制,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0.7萬戶,增長5.1%,日均接近300戶;工業產品許可證制度改革全面推行,15類工業產品實行了“先證后核”;“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有力推進,實現“四十四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開展名稱自主申報和簡易注銷改革;消費領域滿意度不斷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不斷推進,企業年報公示率達95.15%。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海東市人民政府近日簽署了《樂都區省級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框架協議》,投入共建項目資金10億元,在海東市樂都區打造河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以點帶面推進河湟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根據協議,青海將投資推動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在2019年實現局部開園。推進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撒拉爾水鎮”文化康養休閑項目及互助土族自治縣扎龍溝旅游景區建設,鞏固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園國家5A級旅游區建設。此外,還將扶持部分鄉村旅游接待點建設,推進海東市各區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重點項目的建設。

2018年,新疆旅游業呈現“井噴式”增長。據統計,新疆2018年全年旅游人數突破1.5億人次,增長率超過40%。在夏秋等旅游旺季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的同時,烏魯木齊、阿勒泰地區等地大力開展冬季旅游活動,讓新疆的冬天“熱起來”。按照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的規劃,未來將用好用足社會穩定紅利,破解制約旅游發展的瓶頸,補齊影響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短板,全面實施旅游興疆戰略,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個好地方”名片,形成鮮明的新疆旅游標志,將新疆打造成旅游經濟強區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自2018年11月底以來,重慶金融機構已走訪5000余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針對性幫助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目前已有1492家企業獲得321億元融資。據悉,為進一步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慶市金融監管局牽頭組織了全市金融機構專題走訪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活動。2個月內共走訪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5096家,共有3175家企業提出融資需求。其中,1492家企業通過穩貸、增貸、增信等措施獲得321億元融資;153家企業已與銀行達成總額為85億元的貸款投放協議,貸款資金近期將陸續落實到位;另外1683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各牽頭銀行正與其積極對接,將逐步提出解決方案。



2018年,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678.13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4%,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過50%。2018年,四川省大力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著力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同時,四川省作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戰略部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將不沿邊、不靠海的四川推向了開放前沿。2018年四川外貿進出口大幅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947.9億元,比上年增長29.2%。
據初步核算,2018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9.1%,增速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三。據介紹,貴州省經濟規模連續躍上新臺階,從2010年的4602.79億元,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14806.45億元,8年時間增長了2.2倍。2018年,貴州省人均GDP達到41244元,比上年增加3288元,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3%。貴州省統計局局長肖云慧表示,9.1%的增長速度與往年相比,雖有所放緩,但經濟體量在成倍增大,動能在持續增強,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質量效益在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2018年云南省工業經濟運行呈現“高開穩走、穩中有進”態勢,主要指標好于預期、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2位,為近5年來最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2018年云南省共引進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個,與華為、中國中車、京潤華創、北京化工大學等簽署協議,引進一大批優質項目順利落地。全省“3個100”工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示范、1000項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等項目持續實施。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1.3%,扭轉了全省工業投資連續2年負增長的被動局面,實現了“十三五”以來的最高增長。



西藏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十三五”規劃項目建設步伐,全區公路交通建設工作取得新成績。截至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9萬公里。據悉,2018年完成公路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652億元,同比增長14.6%,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1.4%;落實中央投資281.7億元,同比增長66.4%;新增公路8044公里,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74萬公里。截至目前,西藏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開工率達95.4%。2019年西藏自治區力爭落實中央投資270億元,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548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100公里,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9.95萬公里。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精準發力“破、立、降”,加快發展壯大新動能,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組織實施國家培育新興產業3年行動計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4億元,安排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億元,支持一批新興產業集群項目。全區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新培育認定23家,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達到101家。爭取國家服務業專項資金支持10個服務業平臺建設,安排自治區本級服務業引導資金3.6億元支持重點項目36個,推動自治區服務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項目9個。
廣西壯族自治區2018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受益人口166.3萬人,其中,解決了2018年預脫貧人口中存在飲水困難的28.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據悉,全區2018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受益人口166.3萬人。按照自治區的部署,2019年全區將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做到全覆蓋全解決;加快推進大石山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大會戰,2019年底前完成大會戰建設任務,全面解決大石山區94.9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