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秋天,編者第一次走進柳州市雀兒山路小學,印象最深的是校門西側建筑造型簡約、時尚的室內體育館:外墻裝修通體乳白,正面墻上只有“體育館TIYUGUAN”幾個大字及其漢語拼音的全拼字母,側墻的一面是兩個橙紅主體的運動人物幾何圖案,烘托著中間“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體育運動理念,另一面則是動感強烈、汪洋恣肆的毛體書法“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飾以黑白相間的動感足球,時尚中透出歷史文化的厚重——據(jù)說以上設計完全是該校美術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館內一排專業(yè)羽毛球場,當時是學生免費使用與產業(yè)化經營相結合,橫幅標語中有“每天訓練進一步,通向奧運冠軍路;每天訓練多動腦,冠軍肯定跑不了”字樣——“多動腦”是該校體育教師秉持至今的教學主張。然而,該校的特色學科并非體育。在那個素質教育風起云涌的年代,該校做強做大音樂學科,外聘廣西藝術學院名師指導學生管弦樂團師生,使這個小學里的學生管弦樂團在市內中小學校中名聲鵲起,成為該校一張響當當?shù)拿?/p>
2018年初夏,編者再次來到柳州市雀兒山路小學,在一節(jié)音樂課中明顯感受到了學生音樂學習的歡樂情緒;而無論編者走進哪間教室的任何一個學科課堂,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現(xiàn)代氣息,以及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快樂情緒。這一年,“樂(yuè)樂(lè)教育”已經成為該校的文化生態(tài),“樂樂”課程五大課程群已經深深地根植于該校的文化沃土。“樂樂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生活與情感體驗、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倡導藝術教育加快樂教育,倡導教師樂教善教、學生樂學善學,注重師生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相融共生、共同發(fā)展。“樂樂教育”中的“樂(yuè)”起于器樂、音樂,如今已延伸為泛學科、泛興趣體驗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在所有學科及學科之外的課程學習中,注重興趣發(fā)展和“音樂般”美好的學習體驗;“樂(lè)”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不僅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而且“樂于”在深度學習和特長訓練中接受挑戰(zhàn)、習得方法、發(fā)展能力,獲得自我成長源源不斷的動能。
本期專題,我們將走進柳州市雀兒山路小學,去探索該校課程體系建構的成功經驗,體會該校“樂樂教育”文化溶于課程之中的策略方法。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