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冰 林冬冬 王小語
摘 ? 要: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以及新時代下對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研究成為當下的熱點問題,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成就。本文就二者目前的研究現狀,通過對其融合必要性,融合模式以及師資力量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熱點領域的文獻的梳理研究,發現其研究領域所存在的數量質量較低、思辨性為主和實踐性缺乏等問題。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以期為我國有關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為更好的實現二者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思路。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綜述
項目基金:2017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實踐育人視閾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Hnjg2017-7); 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Hnjg2015zd-5);2017年度海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實踐育人視閾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hdjy1770);課題編號:海南大學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 ?項目編碼:hdjy1971 ?《海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融合途徑研究》
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提出以及對于更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其本身,而更多的聚焦在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聯系在一起,促進其發展,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截至至2018年10月,在知網上以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為主題文獻共有1418篇,2018年發表的相關文獻數目為355篇,2017年為426篇,這些數據說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研究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隨文獻數目的增加有所拓展,本文基于中國知網的文獻資料,對這些文獻進行相關梳理分析,以期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一、研究現狀
(一)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
我國有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最早的文獻是1992年毛家瑞關于“創業教育的目標,課程以及評價”一文,在其所提到的柯林·博爾的三本“教育護照”理念中,著重強調了第三本護照即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以及開拓能力的重要性。隨后創業教育作為一個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領域被廣大學者廣泛研究。而有關創新創業教育則是近幾年才逐漸興起的熱點研究領域,僅2018年,2017年,2016年三年發表的關于創新創業文獻的總數流占到了其總文獻數目的一半以上,文獻在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創新創業的內涵,社會價值,人文價值以及經濟價值,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均是其研究的熱點內容,同時隨著創建創新型國家的理念的提出以及新時代對于更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使得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的專業教育融合,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知識素養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逐漸成為其重點研究領域。
(二)專業教育研究現狀
關于專業教育的研究最早開始于1954年,是較為傳統的社科類研究領域,其研究的主要內容集中在課程設置,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模式,以及高等、中等、以及中職院校等的專業教育這幾個方面,文獻數量在各年的分布也較為集中,但是隨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掛鉤,使得在近幾年的相關文獻數量較平常有所增加,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說明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為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促進了專業教育的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熱點領域
(一)二者融合必要性
為培養出更加合時代的要求,同時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劉桂香等認為,目前的高職院校等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但是專業教育尚未融合到創新創業教育中,有些專業教師缺乏創新創業精神,而創新創業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人為分離。在這種現狀下,二者都無法實現更好的發展。在二者關系上劉小廷認為專業是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二者是緊密聯系,彼此滲透。陳奎慶認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最佳途徑為與專業教育融合,離開了專業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本,專業是創新教育的基礎與起點,同時,二者的融合是培養新型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因此,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有必要加快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
(二)二者融合模式
對于二者的融合,主要有總體上融合模式的研究以及針對于具體學科融合模式的研究。
1.總體融合模式研究
齊巖認為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通常采用與專業教育相同的授課方式,不僅無法實現二者的融合,同時還會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失去了其精髓與精神,因此,應從師資力量,教育資源配置,以及教學產地及教學設施的配備,靈活的學籍制度等方面加以改善,使得二者實現更深程度上的融合。夏德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時需要創新其課程體系,要多方面,全方位融合,同時要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計課堂內容,同時還要保證平臺的建設用以支持二者的融合。
在融合模型的構建中,盧淑靜認為二者的融合模式主要有專業嵌入模式,跨專業聯合模式,社會化合作這三種主要的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生態環境建設中需要組織機構、政策制度、資源網絡、第三方服務產業來共同努力構建。杜輝則根據其實踐調研的結果提出建立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企業—高校—社會”四位一體的“1+4”融合圈,通過融合圈建立課程體系、實踐體系、支持保障體系、促進二者的深度融合。劉艷認為二者的融合需要夠建“3 個平臺、6 大模塊、多向選擇”的課程體系以及課程群加以實現。何影認為在大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處于雙規并行,失去了其創新創業的特色,可以通過構建創新創業精神與通識課程相互滲透—創新創業能力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入—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實習和實踐相互嵌入”式的聚合三維模式,將雙規并行變為合體并行,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發揮。
2.具體學科融合方式的構建
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學科特點,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的建立相關的融合途徑。朱雅琴認為在財管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上,應該創新教育理念,在強調財務管理的專業特點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鄧秀華認為要想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需要通過師資力量,課程體系的融合以及相應實踐平臺的構建來實現。陳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目前高校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徑,也是二者發展的新趨勢,更是創業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如果要加強商務英語專業與創新創業的融入,需要通過二者觀念的融合,依托于商務英語的創新課程以及創業技能的培養來加以實現。孫曉慶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有效途徑之一,應該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改變傳統會計教育的觀念,改變其教學體系,通過增進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實現二者的更好的融合。
(三)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力量的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沒有過硬的師資力量,就無法切實提高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更無法實現二者的融合。馬明明認為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存在創新創業教育觀念不強,隊伍比例結構不合理以及管理機制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因為,加強其師資建設刻不容緩。在陳晶晶的研究中發現,專業教師與創新創業的教師術業各有專攻,因此可以通過探索校內外的教師資源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更好的師資力量,同時,還可以加強對校內專業教師的培養,選擇具有較強創新創業精神的教師,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其培訓,提供去外校調研學習的機會,提高其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水平,不僅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還有利于二者的融合。在孫秀麗的研究中,認為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動力,高校要想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實現其與專業教育的更好的融合,必須培養和組建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其包括校內的師資力量建設以及校外師資建設力量建設兩個方面,以校內師資力量為主,輔之以校外師資力量,更好的推進二者的發展。
(四)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孫華,謝秀萍認為若要在2020年我國成為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條件之一為擁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以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構建特色鮮明的“校企全程合作、課證賽創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模式的構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制訂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人才方案以及課程體系因材施教,培養出既有創業精神又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性人才。戴栗軍、顏建勇認為在人才培養方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而是創新創業教育是現今時代下人才培養的一種新趨勢,體現出來的是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以及科學制度的變更。因此二者應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的形成。
三、評價分析
通過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關文獻的梳理研究,發現目前的文獻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二者相關的文獻數量雖近年來有所增加,但是其比例仍然不高,并且質量不高。截至至目前,在知網,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的期刊有28035篇,但是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關的大概有1206篇,其中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只有222篇,由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雖然如前文所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研究雖然是近些年的研究重點,但是其發表出的文獻的數量相對而言較少,且質量也不高。
第二,相關文獻理論性為主,實證性分析缺少。在所有有關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研究中,95%以上均采用理論分析的方式,通過邏輯分析,以思辨為主,缺少以計量數據的實證分析,缺乏相應的可信度。
第三,停留于理論,缺乏實踐,大部分的文獻都致力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的構建,卻忽視了其實際應用性,雖然有大量理論模型的提出,但是這些模式是否可以確實應用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改革,應用之后的效果有何反饋都缺乏相應的實踐,使得相關結論更多的流于形式,缺乏可信性。
因此,在未來關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研究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研究:一,增強對于文章質量的追求,尋找關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研究新的切合點,提高文章新意和質量。二,拓展研究方法,試圖以計量的方式通過數據的方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系,發現其隱含的關系,為二者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領域,三,加強實踐,將理論用于實踐,提高文章的實用性,為切實提高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朱靜然.“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嵌入專業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111-114.
[2]羅 云.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下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2:134-135.
[3]夏德峰.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理論依據及實施路徑[J].河南教育,2016.08:125-126.
[4]盧淑靜.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原則與機制[J].求索,2015.02:184-187.
[5]沈小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思考[J].職業教育,2015.11:221-222.
[6]朱雅琴.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融合分析[J].中國商論,2015.10:182-184.
[7]鄧秀華.創新創業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融合途徑探析[J].教育探索,2016.07:140-142.
[8]何 影 張利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聚合探析——以社科類專業為例[J].經貿教育,2016.04:144-148.
[9]劉桂香 馬長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7.10:70-74.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林洪冰,197708,女,海南,漢族,大學本科,講師,高級職業指導師,海南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團工作。
第二作者:林冬冬,198909,男,海南,漢族,大學本科,講師,海南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王小語,1996,女,山東,漢族,研究生在讀,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