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英 陳書良
摘 ? 要: 新常態是對我國當前社會整體形態和局勢的概括描述,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社會經濟結構得以優化,發展質量也有明顯提高。當代大學生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參與創新創業,但由于對社會經濟形勢缺乏準確把握,存在信心和動力不足,技術、資金和平臺缺少等現實問題。新常態下“互聯網+”作為新工具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新機遇,同時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掀起了新浪潮。推動大學生積極創新創業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和個人任何一方的努力,利用“互聯網+”思維,可探索出新常態下很多創新創業路徑。
關鍵詞:新常態;創新創業;“互聯網+”;大學生
我國社會經濟已逐漸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與過去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不同,新常態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發展質量提高,但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于2015年6月4日通過《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其中指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當代大學生則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重要力量。
一、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局面分析
(一)新常態下我國政治經濟特點
基于新常態下分析我國政治經濟特點顯著:1.逐漸重視社會經濟增長質量,而非以往的經濟增長速度。對國內消費積極擴大,對政府投資合理布局,持續開拓國際新市場;發展經濟的同時還加強環境治理。2.市場化建設步入新臺階。政府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改革紅利,努力打造創新創業的市場環境。3.加強法治建設,深入反腐,嚴厲打擊不良作風。4.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同步。逐漸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以“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信息技術發展;培育教育、文化等新的消費熱點。5.增強國際影響力,積極實現走出去。通過戰略部署“一帶一路”,大力支持周邊國家經濟建設[2],促進國際交流。
(二)當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
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空間擴大,但創業門檻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創業難”,創新創業實際成功率較低,還需市場環境的支持;大多數大學生將創新創業作為實現自我理想的途徑,原因在于就業不理想;大學生創新創業目前較缺乏專業化的指導和服務,如高校開設相關指導課程、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等;大學生難以把握當前社會經濟形勢,對未來規劃和發展較迷茫,容易喪失信心和動力,還需社會和政府多方面給予支持。
二、新常態下“互聯網+”對創新創業的影響
(一)“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新工具
近年來,互聯網已逐漸普及人們的生活,我國提出以“互聯網+”為抓手,堅持“兩化深度融合”以及“四化同步協同發展”[3],將“互聯網+”融合應用于創新創業,驅動創新,實現技術、產品、服務等新突破,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興產業,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ヂ摼W已逐漸成為當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以“互聯網+”為模式的創新產業預計將在不久的未來為我國GDP增長做出巨大貢獻。
(二)“互聯網+”為各個領域帶來新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強調了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互聯網的驅動作用,意味著“互聯網+”模式為各行各業都將帶來新的機遇?;ヂ摼W是包含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在內的新型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生產中擴散迅速、應用廣泛,具有巨大且深遠的影響[4]?!盎ヂ摼W+”可與各種傳統行業相融合,促進農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的形成和發展。如“互聯網+通訊”生成的QQ、微信等APP軟件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溝通,且在第三方支付等金融行業應用前景廣闊。新常態下“互聯網+”融入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和再升級,形成我國再創競爭優勢的經濟形態。
(三)“互聯網+”融入創新創業成新浪潮
“互聯網+”進入高校迅速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浪潮。當代大學生更貼近互聯網,且具有更多的互聯網技術優勢,互聯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開創了眾多新型產業。如某農學專業大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服務”與社區緊密聯系,給予高檔住宅小區居民家庭藝術盆栽服務,通過分析客戶的不同需求為其量身定制,線上與種植基地等機構合作,線下提供送貨上門、售后等貼心服務,充分融合了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特點,發揮了個人專長,順應社會發展趨勢。
三、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的探討
“互聯網+”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載體、新機遇,對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和創新智慧都具有激發作用[5]。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還要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納入高等教育。
高校則是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教務管理的改革和教學平臺的建設不容忽視。實行微課教學讓學生真切體驗互聯網的魅力對高校“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有積極意義。在高等教育中,應注重專業知識、通識知識、網絡技術與創業知識的深度融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培養信息技術熟練、產業流程熟悉的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此外,還要著重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促進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
在新常態下,大學生要抓緊機遇、思維緊隨潮流,具備完善的知識并不斷更新,擁有高遠的目標,同時腳踏實地、吃苦耐勞,才能努力促進職業發展,實現創新創業夢。
參考文獻:
[1]楊福光, 王興龍. 試論新常態下高校利用“互聯網+”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 亞太教育, 2016(9):90-90.
[2]魏艷春. 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業一體化實踐平臺的構建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17):30-30.
[3]于洋. “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與引導研究[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5(2):68-72.
[4]欒洪波. 分析新常態“互聯網+”融入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32(18):196-197.
[5]鄒婷. 現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幾點思考 ——基于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視角[J]. 長江叢刊, 2017(26):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