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孝芃
這次出國比賽的準備階段對我們這些處于期中復習階段的高二生來說算是相當具有挑戰性。比賽的準備過程由我們利用課余完成,從英文論文寫作、展板設計制作到作品打包,比賽所需要的每一個細節都要一遍遍地被安排落實。雖然這些工作十分瑣碎且不斷給我們出著種種難題,但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我們只能自己從網上學習相關技能,一點點嘗試著去完成。雖然一路過程非常坎坷,但最終提交完材料后還是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學習到了不少將來會很有幫助的新技能。
展板的設計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我們根據論文先設計了內容的分布大致區域,之后根據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方面設計每一個模塊,精煉總結之后將項目的流程凝聚在小小一塊展板中,并將資料數據用圖表直觀地展現出來。
展會有大量本地學生前來觀展。因為馬來西亞憲法中有華文教育,所以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可以和我們用流利的中文交流的,當然更多的來訪者還是會將英文作為首選,我們的英文介紹詞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完成著一次次修改。在這幾天的磨合鍛煉中我們逐漸掌握了與觀展者互動交流的技巧,與他人的交流也從被動逐漸變得主動。比如大多數人可能開始只是站在桌子前1米的地方觀看展板和展品,一些觀看了數秒之后仍然繼續觀看的便基本是對工程和我們的項目比較感興趣的人了,這時我們就主動上前去和他們做進一步的交流。
一些年輕的訪客起初是被我們準備的飛行模擬器吸引過來的,我們會先帶他們嘗試模擬飛行,再轉入介紹模型飛機知識和我們的項目。年齡較小的孩子過來時,我們便只介紹模擬器,隨后帶著他們體驗加入模型知識的紙飛機活動。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說不同種母語,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在這三天中,因抱有大方尊重地態度交流我們的想法,在這里和一個陌生人交流變得十分容易和舒服。在談論著科技這一共同的話題的過程中,逐漸彼此國家的生活、風俗,個人的愛好、經歷都會成為交談的主題。我想這樣的多元化、深層次的交流在平常生活中是很難體驗到的。
在參觀所有參賽的展板和展品過程中,我發現由于年齡差距較大,我們的作品在創新性和技術含量方面較有優勢。而比賽的組委和評委也會對不同年齡的選手有不同的標準和照顧。我們在答辯時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沒有掌握好節奏,表述應更加注重措辭,我們在之后的答辯中會更加注意。
經過不懈努力,我們的項目最終摘得一枚銅獎,給我們的付出加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當然看到我們的學弟學妹們獲獎時由衷的喜悅更讓我興奮不已。雖然最終難免會對過失和不足抱有些許遺憾,但我們收獲到了與多個國家、不同年齡的學生交流想法的寶貴經歷,代表中國中學生參加國際比賽的自豪感等等,這些寶貴的經驗開闊了我的眼界,也將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是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