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芳
新一輪產業、科技革命正在崛起,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驅動的新商業模式正在興起,與此相適應,商業人才的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需要漸進式優化和創新,這也就產生了新商科這個時代命題。商科高職教育承擔著為適應新商業發展模式需求,培養具有一線組織實施管理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新商科高職教育的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第一要素。所謂專業素質是教師為完成專業教育教學任務所應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基本條件[1],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認識和實現教師的專業素質特征,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成熟[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關于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素質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德圍學者葛洛曼認為,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就是作為職業學校教師培訓課程的科學化或學術化[3]。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成熟,學術界更加強調“客戶”與“專業人員”相互作用的內在邏輯。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專業素質并不只限于技術知識的應用、教條規則的掌握,而是強調在職業教育實踐中對具體案例的解釋能力[4]。相對國外研究,國內學者對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的關注較晚,大致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且基本都是圍繞從職業特點的角度對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內涵解讀與實現策略展開。認為職業教育教師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在知識技術能力結構方面應更加具有特色性和豐富性,強調學術性知識過渡到關注實踐性知識,不僅涉及普通教育學和科學知識,還必須掌握職業教學論和涉及職業運行的工作過程知識[5][6][7]。
縱觀國際國內研究,在職業教育作為與社會經濟發展更為密切的教育類型,通過國際視野借鑒有益經驗,重視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促進教師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問題上,基本達成一致共識。但同時,很少有學者關注到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精細化構成,以及構成要素之間的層次和依賴關系。職業教育高度依賴社會經濟發展,與產業本素質。 具體包括基礎知識(U131)、專業知識(U132)、教學研究能力(U133)[14][15]。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指標體系(表1)。靜態專業素質是新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情況,是新商科高職教育發展要求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知識素質、拓展素質到教育價值觀由內而外對外作用,單純的知識素質或者拓展素質達不到新商科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圖1)。結構調整升級形成密切的伴生關系,在新的經濟模式、產業模式背景下,與之相對應的職業教育教師素質具體生成和轉化形式未能深入討論。
新商科發展鮮明的針對性和方向性,對高職教師專業素質要求不斷更替和變化。教師在傳統的教學、科研工作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跨專業、跨學科和新方法的引入,塑造學生新的商業能力和技巧。不同崗位需要與之對應、匹配的素質要求,新商科高職教師崗位需求與專業素質的匹配既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又是一個動態的概念[8]。因此,有必要從靜態與動態兩個維度對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進行剖析與分解,以體現新商科發展的新要求。
靜態專業素質是高職教師經過環境熏陶、教育培養和自身活動的歷練,日積月累形成起來的基本穩定的內在品質[9]。總體上看,我國商科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與所需的教師靜態專業素質之間,存在諸如客觀環境深刻變化與結構調整進度相對滯后、頂層設計高度重視與基層落實支持體系相對薄弱、個體需求不斷增長與教育服務相對單一等深層次、結構性矛盾,要么對于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理解含糊不清,盲目大而全地抓,要么對于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要素之間的層次和關系沒有厘清,簡單強調某單一素質。根據經驗事實、文獻基礎、探索性調查[10],本研究將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解構三個圈層:教育價值觀(U11)層、拓展素質(U12)層和知識素質(U13)層(圖 1)。
教育價值觀是整個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圈層的宏觀統領層,居于靈魂地位,決定并制約其他素質的存在和發展方向。具體包括思想政治素質(U111)和道德品質素質(U112)[11]。
拓展素質是素質圈層的中觀提升層,將新商科所要求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融入傳統知識和方法體系之中,是高職教育由傳統商科向新商科轉型升級所需的關鍵素質。具體包括認知能力與方法論(U121)、反省實踐能力(U122)和創新意識(U123)[12][13]。
知識素質是素質圈層的微觀基礎層,是新商科高職教師提高專業能力、增強實踐能力所必備的基

圖1 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解構圖

表1 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指標體系
動態專業素質(U2)是高職教師自身或與其他主體互動過程中漸進動態形成的較為穩定的性質和能力。前者稱為內生動態專業素質(U21),后者稱為外生動態專業素質(U22)(圖2)。動態專業素質是專業素質中的積極部分,它產生于靜態專業素質。但是,再好的靜態專業素質如不能形成良好的動態專業素質,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會受到限制。因為,靜態專業素質決定著教師專業素質的自我存在,動態專業素質決定著教師專業素質的效能轉化;靜態專業素質是基于內在品質形成的特性,而動態專業素質是靜態專業素質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能力[16]。因此,新商科高職教師在靜態專業素質基礎上,還必須具備根據教育對象、空間、時間的變化,不斷調整、更新和整合的動態專業素質,著眼于學生創造性商業思維的開發。

圖2 新商科背景下高職教師動態專業素質解構圖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事物的變化,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生動態專業素質作為促進靜態專業素質變化的素質,是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具體包括進取精神(U211)、學習能力(U212)和享受生活能力(U213)[17][18];外生動態專業素質具體包括教育教學能力(U221)、社會實踐能力(U222)、溝通合作能力(U223)[19][20]。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商科高職教師動態專業素質指標體系(表2)。從動態專業素質解構可以看出,內生動態專業素質是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但并不直接作用于人才培養,而是通過外生動態專業素質的中間傳動作用間接實現(圖2)。
根據新商科發展要求解構高職教師專業素質,形成新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各級解構指標權重[21],并分析指標對本級及上級的影響,重構適應新商科發展的高職教師專業素質。
1.構建層次遞階結構模型。在專業素質指標體系基礎上構建層次遞階結構模型,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以靜態專業素質為例,目標層為一級指標靜態專業素質;中間層表示采取某種方式方法解決既定目標所牽涉到的中間要素,包括教育價值觀、拓展素質和知識素質3個二級指標;根據要素的隸屬關系再進行層次分解,得出具體的備選方案層,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認知能力與方法論、基礎知識等8個三級指標。同理,可構建動態專業素質層次遞階結構模型。

表2 新商科高職教師動態專業素質指標體系
2.構造因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邀請來自政府、行業、企業、學校以及科研院所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人士,對中間層和方案層的各因素按重要程度成對比較,并通過訪談獲得的質性資料輔助分析數據結果[22]。在此基礎上,形成判斷矩陣。取值由Saaty提出的1-9比例標度決定,標度1為兩個要素相比同等重要,標度3前者比后者稍重要,根據重要性強度依次類推,9為最大標度值。
3.和積法確定影響因素權重。根據判斷矩陣的相對重要值,計算每個指標在其所在判斷矩陣中的權重。判斷矩陣每一行判斷值的幾何平均值:

對向量 W=(W1、W2、W3…Wn)T進行規范化處理:

最終,W=(W1、W2、W3…Wn) 即為權重結果向量。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

4.一致性檢驗。計算一致性指標:

稱為判斷矩陣平均一致性指標,各階數的判斷矩陣所對應的RI可通過查表獲得。一般情況下,當CR≤0.1時,一致性檢驗通過;當CR≥0.1時,需要重新構造判斷矩陣。
通過上述方法計算各要素權重(表3、表4)。

表3 新商科高職教師靜態專業素質指標權重

表4 新商科高職教師動態專業素質指標權重
以上分析可知,從二級指標權重情況看,靜態專業素質所含指標中,教育價值觀權重最高,超過50%,達到0.534,其后分別為拓展素質(權重值0.276)、知識素質(權重值0.19);動態專業素質中,內生動態專業素質的權重明顯高于外生動態專業素質,權重值前者超過后者的1.7倍,這與第二部分專業素質層次解構結果相一致。從三級指標總權重情況看,靜態專業素質所包含指標中,思想政治素質最高,總權重值達0.365,總權重值排前50%的指標由高到低排序為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素質、創新意識、反省實踐能力;動態專業素質所包含指標中,學習能力最高,總權重值0.152,總權重值前50%的指標由高到低排序為學習能力、進取精神、教育教學能力。
本研究基于新商科發展要求,從靜態與動態兩個維度對高職教師專業素質進行解構,通過對各級解構指標影響因子的權重計算,形成了一套相對客觀的量表,一定程度上為新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的重構指明了方向。一是問人才需求筑牢靜態專業素質。未來的商人不應該是唯利是圖之徒,而應是高雅精明的“儒商”,包括人品的高尚、人性的發展、人格的健全和個人生活的充盈。新商科高職應用型技術人才既要達到就業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又應具備可持續職業發展潛力。相應地,將教師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與新商業知識、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更新升級現有知識結構。二是問產業革新提升內生動態專業素質。創新創業是商科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和戰略方向,商科人才是創新創業過程中的主力軍。因此,新商科高職教師要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以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為載體,通過學習新知識、對接新產業、開發新課程全面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團隊溝通和協作能力。三是問教育教學能力增強外生動態專業素質。從動態維度看,商科知識既是商業認識的結果,更是商業認識的過程,是探索商科知識形成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商科教育教學不能再強調僅將確定的事實、系統的概念當作是目的,而是要把事實、概念、規則的教育教學作為認識商業規律本質、訓練商業思維能力、掌握商科學習方法的手段。
新的商業發展模式通過互聯網交互平臺,使電商、物流等形成全新的線上、線下產業鏈條,并持續刺激著各環節的創新與發展。與此相對應地,商科高職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要兼備網絡技術、智能技能、數據處理等的能力,并挖掘潛在商業潛質。本研究的實踐價值與意義在于,根據新商業發展要求對新商科高職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行了重新定位與校正,以適應新商業模式對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對現行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進行優化提升或者綜合評價時,可以根據本研究對專業素質解構所形成的指標體系,通過調查問卷與訪談等多種形式采集數據,按等級得出各級指標和權重量化結果,將該結果與本研究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可以較為客觀評價現行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的合理性,這也為商科高職院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實證依據和重要參考。
與此同時,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新的商業發展模式日新月異,更新換代周期縮短,新商科所要求的高職教師專業素質隨之復雜多變。本文利用AHP方法重構新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計算得出核心指標體系與權重,是基于特定的時間點和發展背景的量化結果,不同的時間點和發展背景也會對這一專業素質所涵蓋的指標產生差異,因此,構建更加完善的新商科高職教師專業素質指標體系,還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優化,這也是本研究的后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