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寶 趙軍勝 王勝利 盧合全 趙逢濤
摘 要:該文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科技扶貧工作為個案,回顧了該中心黨建助力科技扶貧工作的發展過程,講述了農業科研單位黨建推動科研工作者在基層科技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做法、發揮作用和采取的途徑,并對科技扶貧工作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科技扶貧;鄉村振興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讓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任務,它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從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看,農業科技已經成為補齊農業這塊“短板”、拉長農村這條“短腿”和填平貧困這塊“洼地”的根本出路。農業科技將成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有效武器。因此,做好科技扶貧工作是農業科研院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對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有以下總結和思考。
一、以黨委全面統領為保障,推動科技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武器、路線遵循和行動指引。科研單位扶貧的模式很多,比如:駐村幫扶帶動、示范基地帶動、技術培訓推動、科技特派員帶動、院地合作推動、科技項目帶動、產業專家服務團等模式,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棉花中心)也嘗試了這些模式,也在這些模式中發揮了一定的扶貧作用。經過不同的模式實踐后,棉花中心認為將科技扶貧工作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堅持黨委全面統領,統籌推進扶貧工作,把基層黨建融入扶貧全過程是最有效的扶貧方式。努力打造“黨建+科技扶貧”模式,發揮黨建對扶貧工作的引領,突出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突出黨在政治引領、思想引領、組織引領、作風引領、制度引領中的核心作用,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導向,體現加強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意識,讓科技扶貧工作打上黨的鮮明印記。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突出科研院所自身優勢,做到“科研人員下一線、領導班子親自抓、整個單位全力配合”,在幫扶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民植棉水平、幫助棉農增收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保證了農業科技扶貧工作的開展。
二、以選派黨員干部到基層掛職為抓手,助推鄉村振興
選派干部到基層工作,是山東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棉花中心積極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基層掛職:王勝利掛職無棣縣西小王鎮科技副鎮長,盧合全掛職聊城市斗虎屯鎮大徐村第一書記,趙逢濤掛職濟陽縣新市鎮科技副鎮長。選派的第一書記、科技副職的同志在各自的掛職崗位上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和人才優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群眾好評,為科技支撐農業發展和精準扶貧做出了積極貢獻。
西小王鎮是無棣縣主要棉花種植鄉鎮,鎮域經濟也以棉花加工及紡織企業為主。王勝利同志掛職西小王鎮科技副鎮長后,走訪調研了11個植棉村和4個棉花加工、紡織企業,全面掌握了西小王鎮在棉花產業鏈延伸方面的技術需求,促成棉花中心與西小王鎮全面戰略合作對接。掛職期間利用專業特長在田間地頭為棉農提供問題咨詢及技術指導,解決生產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并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趕大集活動,現場為農民朋友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和發放技術資料。同時熱心為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先后考察渤海糧倉、鑫嘉園現代農業、綠豐農業、車王鎮百果園、俊棣農場等涉農企業及示范園區,對園區規劃及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十余條。
盧合全同志作為“第一書記工作隊”隊員派駐斗虎屯鎮大徐村,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駐村以后團結“村兩委”班子,積極出謀劃策,完善了2018年度大徐村黨支部學習計劃;創建村內微信公眾號平臺,及時公開村情村務,宣傳黨建、惠民政策和村內正能量;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學習教育活動10余次、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在扶貧工作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召開村民大會,征求群眾意見,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方法,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
趙逢濤同志掛職濟陽縣新市鎮副鎮長后,完成了對新市鎮20余個村、濟陽縣新市鎮宏燁家禽養殖場、濟陽春雨富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新市鎮云春奶牛專業合作社、山東高速奶牛養殖場等6個養殖場和濟陽盛世蔬菜專業合作社、濟陽新市蔬菜專業合作社以及5個第一書記扶貧村的調研,與相關領導、部門單位進行深入交流,對新市鎮各項工作特別是科技、農業工作有了從點及面的認識。積極參加第一書記所在村黨支部主題黨日和鎮機關干部扶貧研判、“一元愛”等扶貧活動,摸清實情底數和科技需求情況,找準提質升級的突破口。利用我院專家資源,在糧食作物品種經營及蔬菜病蟲害防控上,積極聯系作物所、蔬菜所專家給予及時充分的解答和支持,多次為濟陽豐信農業等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在養殖業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方面,積極聯系土肥專家,給予技術支持和建議。
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突出科研院所特色
棉花中心志愿者服務分隊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以科技扶貧為主要任務的工作規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志愿服務的成果來檢驗黨的建設工作成效,真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積極倡導廣大科技人員爭當志愿服務活動的“排頭兵”,把志愿服務活動與科技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業生產一線,發揮自身科研、人才資源優勢,為社會做出積極表率,打造棉花中心志愿服務特色品牌。
近年來,棉花中心志愿者服務分隊在主要產棉區開展技術咨詢、科技幫扶捐助、舉辦技術講座、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勢的科技服務活動,解決農業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重點為棉農介紹優質高產的棉花新品種、高效輕簡化的棉花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實用知識,詳細講解品種優勢以及種植后的管理技術,把農民需要的科技知識送到他們身邊。共累計發放棉花種植技術方面的書籍、宣傳畫、品種介紹宣傳資料1000余份,接受農民咨詢300余人次,向困難棉農捐贈了總計15萬余元,其中地膜3噸、優質棉種1.5噸、科技圖書100余冊,受到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促進當地棉農的脫貧致富。
四、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帶動區域脫貧
“扶貧必先扶智”,要充分發揮科技在扶貧中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依靠科技提高內生發展動力,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針對山東棉花產業形勢的現狀,棉花中心提出“政府+科研單位+紡織企業+專業種植合作社+棉農”科技推廣服務新模式,積極探索各環節協同發展,以實現棉花全產業鏈條收益多贏。當地政府搭臺,在政策引導、土地流轉、部門間溝通等方面做好協調服務;科研單位充分利用新品種、新技術等成果優勢,根據紡織企業和棉農需求,結合當地生產條件,在品種選擇、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實施方案;棉紡企業根據市場及自身需要,對棉花品種的紡織指標提出要求,并積極參與示范推廣工作的實施;由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棉農根據紡織加工企業要求,利用科研單位提供的品種及技術進行訂單式生產。通過專業合作社統一播種、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機械收獲等規模化服務,簡化田間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收獲到符合企業要求的產品。目前該模式的運行已經啟動,由山東鐘金艷家紡有限公司承擔的“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魯北試驗培訓基地”500畝核心區已經完成建設,其他相關工作也正穩步有序向前推進。
在聊城市斗虎屯鎮大徐村,我院“第一書記工作隊”整合5村扶貧資金,成立了五聯鑫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以現代化合同豬養殖基地為中心、葡萄大棚種植園區和葡萄休閑觀光示范園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園,形成了“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生態農業新模式。目前合作社運營良好,顯著提高了貧困戶和村集體的收入,大徐村2018年扶貧收益達6.4萬元,于2018年6月和9月兩次給貧困戶人均分紅分別為1300元和2400元。棉花中心還為大徐村黃花菜合作社提供了綠豆、花生種子,實現了黃花菜-綠豆、黃花菜-花生間作模式的增產增收,為科技扶貧探索了一個新的樣板。
圍繞濟陽縣新市鎮的規劃核心—新市花谷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棉花中心為山東花海園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油用牡丹創新團隊的平臺和科技支持。在智慧新市建設方面,發揮我院智慧農業專家資源,在物聯網、大田溫室果園養殖環境監測、農產品分級、農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對接規劃。與長清中草藥經營公司及路樓村科學規劃,通過種植經濟效益比較高的天南星,爭取以點帶面實現在全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增收增效,助推鄉村產業興旺。
五、存在的問題
在科技扶貧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是大部分貧困戶對科技資源的吸收利用有限,對科技需求不迫切,對技術需求比較被動;二是棉花中心在科技扶貧中的任務仍不具體,角色不明晰;三是資源相對分散,科技扶貧的切入點比較單一,發揮資源優勢不足,帶動農民增收效果不明顯;四是部分扶持停留在“送溫暖”形式上,忽視持續關注和能力開發建設,容易出現返貧現象。
下一步,棉花中心將繼續推行“黨建+科技扶貧”模式,釋放黨建新活力,保障科技扶貧工作者的后顧之憂,加大對扶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抓黨建促發展,以黨建形式連接棉花中心科研工作者與扶貧地區對接,不斷推動科技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要積極推動產業扶貧和行業扶貧,以科研項目來支撐和幫助棉農拓寬致富門路,甚至聯合不同單位、不同部門申報專門的產業扶貧項目達到精準扶貧;三是要堅持抓黨建強基層,筑牢科技扶貧工作基礎,推進扶“智”工作,加強農業現代技術培訓,把“幫眼前”與“扶長遠”結合起來;四是科技扶貧注意與當地的社會發展階段、勞動力的知識結構相適配;五是堅持科技扶貧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總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關鍵。科技扶貧能夠有效地銜接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也是切實提高精準扶貧質量、穩健脫貧成果的重要途徑。積極參與科技扶貧,既是科研院所履行社會職責、體現社會價值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自身發展、提升內涵建設的需要。在科技扶貧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堅持黨委的統一領導,發揮黨建統領作用,立足自身優勢,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同時讓科技成為飛躍貧困的翅膀,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18-0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7/c1001-29613459.html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EB/OL].(2015-12-07)[2018-0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207/c1001-27898085.html
[3]喬金亮.精準扶貧不能缺了農業科技這條腿[J]. 經濟日報,2016(010版):扶貧開發.
[4]黎霞.農業科研單位扶貧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8(7):101-102.
[5]孫萬榮.新時期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8(1):86-89.
[6]柏連陽.農業科研單位科技扶貧的模式與探討-----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5(12):86-88,92.
[7]歐陽紅軍. 農業科研單位科技扶貧模式研究———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6(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