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世宇 姜劍 邱志群
摘 要:我國對體育產生全新認知的是五四運動之后,可以說彼時的體育是為了革命和戰爭而鍛煉身體。到紅軍建立根據地之后,體育訓練是為能夠快速奔襲、提高作戰速度和能力而進行的特別訓練,因此這是赤色體育,當時之所以將百姓也納入進來,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提升百姓身體素質,提高其反應速度,實現軍民配合,降低傷亡。赤色體育之所以得到民眾擁護,是有著特定歷史原因,不過對我們如今的體育開展也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央蘇區;赤色體育;教育價值
一、前言
中央蘇區赤色體育活動是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的,是非常成功的全民體育實踐,從政府、軍隊到從民眾,無不積極配合,從政策到管理給體育活動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且體育活動多姿多彩,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在體育競爭中提升體質并凝聚戰斗力。對中央蘇區赤色體育的研究對如今體育活動開展有著積極作用。
二、中央蘇區赤色體育成功的原因
彼時的體育活動能得到全面開展,是有著特別的歷史背景的。但是從政策到管理來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政府的政策、制度支持,管理上的多種手段結合比如印發教材、自制器具、官兵同訓、軍民同樂等等。
(一)政府支持
當時毛澤東等領導人認識到了體育運動于戰爭的作用,于是從政府層面開始發起體育鍛煉的號召,而且出臺了不同層次的政府文件。比如一九三三年為了紀念第四次反圍剿勝利,蘇維埃政府特別提出了《關于“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決議中倡導在具體的慶祝活動中開展體育活動,須知這次活動是我國第一個建軍節活動。彼時因為戰爭所需,體育鍛煉已經成為各部門的第一個任務,這次大會開始前各地區便開展了運動會,為大會精選精英。而且當時在政府的努力下,在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后勤得到了積極保障。體育運動意識已經深刻地扎根于軍民心中。
(二)印發教材
在蘇區的小學基本上都有政府印刷的體育運動教材簡本,將體育活動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項來抓。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彼時需要小學生擁有好體力,能夠長跑跳躍,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逃生以及配合紅軍進行戰爭。當時的體育游戲中也添加了很多戰爭因素,時刻提醒學生愛國,為了保護當地群眾安全而鍛煉,為了祖國強大而讀書。也就是說,當時的簡本體育教材實現了很好的核心素養培養,讓學生利用體育來提升體質,也提升了愛國情操。
(三)自制器具
在彼時資源匱乏的狀態下能夠開展省一級運動會,并得到廣大官兵和群眾支持,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體育活動熱情高,并能夠圍繞在黨和政府周圍,積極地出謀劃策,而且能夠利用現有的資源來進行創造。一九三三年的第一次建軍節體育運動會,因為缺少大量的基礎設施和競賽器具,后來全民參與積極創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競賽器具的制造,保證了運動會的及時開展。軍民一心讓人感動。
(四)官兵同訓
當時體育運動是不分官兵都要參與,官兵之間沒有區別,都站在一樣的比賽規制之下進行比賽和鍛煉。一九三三年的建軍節運動會中,朱德參與了籃球運動項目,成為了整個運動會中的亮點,提升了與會者的熱情。這一點與當時的蔣家王朝的軍隊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當時體育運動的這一特點來看,其實已經佐證了我軍的民主特色。官兵同訓參與體育,是因為當時官兵認清了當前的情況,明白體育鍛煉和戰爭的關系[1]。
(五)軍民同樂
在那艱苦歲月里,體育鍛煉給軍民同樂創造了基礎。史料記載,一九三三年體育運動舉行的比較密集,比如“五一運動”“五卅運動會”以及建軍節運動會,這些大會迅速地帶動了蘇區軍民運動熱情,以體育為媒介促進了軍隊和民眾的情感交流,為擴充軍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蘇區赤色體育的當代價值
(一)功利性體育活動少開展
從中央蘇區的赤色體育運動來看,當時進行的是普遍的體育鍛煉,競賽類活動比較少。而今世界范圍內的體育運動會的功利性比較強,體育運動成為了一部分人的運動。在我國適合全民運動的活動并不多,除了民運會之外,根本沒有影響大一些的適合全民參與的運動會。各級政府開展的當地民族運動會的關注程度不高,得不到民眾積極回應。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平日的工作中和群眾拉開了距離,造成了兩者間的溝通成本升高,這一點非常值得反思。
(二)體育活動需要建立在同一需求基礎上
赤色體育能夠得到積極開展,是因為當時軍民官兵都在生死線上掙扎,必須通過體育鍛煉達到提升體質、增強戰爭素養、躲避追擊的目的。而今的體育活動缺少這種統一的大背景。體育活動到底為什么開展,為了提升全面體育素質?還是為了通過體育來盤活經濟?從當前各種主題的體育活動來說,都有不同功利性,沒有實建立在廣大人群的統一需求基礎上。那么全面素質提升是不是一個統一背景呢?筆者認為其是一個目標,還不能稱之為統一背景。竊以為統一背景是需要用體育來解決的一個全社會大問題。“健康”比較符合這個統一背景標準,但是如何使之和大眾聯系更加緊密,這個需要我們去開動腦筋[2]。
(三)領導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
回首赤色體育,領導干部甚至是偉大領袖都頻頻出現在體育鍛煉中,領導的示范作用是強大的,是能讓軍民得到激勵的,這源于領導領袖的偉大人格魅力。而今少見省市領導參與體育活動,大部分都是以官方開幕致辭等形式現身,這不得不說現代體育已經成為有錢、有權的身份象征,比如那些貴族特色的高爾夫球等等,體育活動也成為了劃分基層的標準,多少讓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事實上卻有不少領導不參與廣大民眾運動會,卻偏偏參與這些所謂帶有小資情調的高爾夫等活動,是工作所需還是虛榮心使然?如今信息數字時代,信息流通加快,如果領導們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對于全面體育活動開展具有的促進作用是表較大的。小范圍來說,企業內的領導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可以調動企業員工的參與體育的熱情,更可以拉近二者關系利于工作的開展。
(四)聯合群眾才會讓體育活動擁有生命
赤色體育時期利用體育來鏈接群眾,來提升群眾身體素質,因為當時我黨認識到人民才是政權的基礎。體育運動不僅僅是個人的愛好,更是要為社會發展為為人民健康而服務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一點更要明確。因此聯合群眾普遍地開展體育運動,才能實現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才能讓體育活動擁有生命力,將各行各業群眾凝聚起來,以體育為媒介實現高效溝通,打造無以倫比的核心競爭力。
(五)創造性創新性是體育活動得到持續開展的關鍵
赤色體育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當時的器具不足,群眾和官兵都花了不少心思,可謂是頻出創新。正是因為創新才給了體育發展的動力。否則當時物質極度匱乏再不創新,根本沒有體育器具以及運動場所。而今物資相對豐富,我們更要發揮創造性和創新性,發明更多的群體性運動,來更大程度地吸引群眾參與鍛煉。廣場舞是一種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發動腦筋,去將那些怡情的運動搬運到廣場上。甚至于我們可以利用現如今的互聯網技術,來推廣一些新型運動,使之成為萬民推崇的寵兒。比如活躍在手機熒屏上的鬼舞步等等,都是不錯的創新創意[3]。
四、總結
中央蘇區赤色體育給我們的啟示太多,最重要的啟示就是樸素的體育運動觀念已經被商業、經濟等色彩沖淡了,體育和經濟鏈接更加緊密而合體育活動對身體改造提升功能的本身漸行漸遠。讓體育活動回歸本質,是值得我們思考且積極地付之行動的。
參考文獻:
[1]鄭彩壯,鄭勝.中央蘇區赤色體育的特點及其現實意義[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236-237.
[2]魏明東,劉芳,張福德.中央蘇區赤色體育特征論析[J].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07(3):58-59.
[3]何斌.淺談中央蘇區的體育運動[J].福建黨史月刊,2013(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