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鐵林
摘 要: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環境將更加不確定。企業文化,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是企業順應變革時代潮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之舉。
關鍵詞:企業文化;創新精神
所謂企業創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創新及創新管理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創新精神財富以及創新物質形態的綜合,包括創新價值觀、創新準則、創新制度和規范、創新物質文化環境等。創新文化是一種培育創新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喚起一種不可估計的能量、熱情、主動性和責任感,來幫助組織達到一種非常高的目標。
一、企業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
企業文化通常是由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企業的行為文化和企業的物質文化等四個層次構成的。
1.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導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行為規范、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是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企業精神是企業價值觀的核心。企業精神是企業廣大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經過企業家有意識的概括、總結、提煉而得到確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業優良傳統的結晶,是維系企業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本來只有人才具有精神。企業精神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業人格化了,它是由企業的傳統、經歷、文化和企業領導人的管理哲學共同孕育的,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獨特的、鮮明的經營思想和個性風格,反映著企業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業群體意識的集中體現。企業精神具有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個企業最寶貴的經營優勢和精神財富,它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2.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中堅和橋梁,把企業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企業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必然涉及與企業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企業的經營體制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等問題。企業的法律形態體現了社會大文化對企業的制約和影響,反映了企業制度文化的共性。企業的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則體現了企業各自的經營管理特色,反映了企業制度文化的個性。
3.企業行為文化。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從人員結構上劃分,企業行為中又包括企業家的行為,企業模范人物的行為,企業員工的行為等。企業的經營決策方式和決策行為主要來自企業家,企業家是企業經營的主角。在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體現了企業價值觀的企業模范人物。
4.企業物質文化。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其顯著的特點是以物質為載體,物質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現形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通過重視產品的開發、服務的質量、產品的信譽和企業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文化設施等物質現象來體現的。企業文化不僅體現在產品服務以及技術進步這些物質載體上,還通過廠區建設,包括生產環境的改造,生活誕施、文化設施等諸多方面來體現企業的物質文化。
二、企業文化創新的內容
1.提煉價值觀。價值觀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社會追求和遠大理想,代表著企業對事物是非曲折的判標準和原則。比如聯想集團的核心價值是“服務客戶,精準求實、誠信共享”。提煉價值觀必須從企業的實際,時代特征,既有很高境界符合行業特性與企業定位,真正能在員工中引起共鳴。核心價值觀是經營理念為準則的基礎
2.提煉經營理念。主要闡明企業愿景、企業使命和企業精神。企業愿景是企業未來可以成就的具有挑戰性的遠景描繪,是一個可能和希望實現的未來藍圖。企業使命是企業業務、服務目標或企業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有些企業的使命陳述還包括對企業優勢的說明。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根據核心價值觀營造的企業員工共同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及相應的精神氛圍。例如:聯想的遠景(愿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聯想的使命—為客戶,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服務,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簡便、高效、豐富多彩;為社會,服務社會文明進步;為股東,回報股東長遠利益;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價值,提高工作生活質量。
3.明確企業道德及作風等。企業道德是企業對自身理念、行為和形象的善與惡、是與非、美與丑、榮與恥的內在評價。比如雙鶴藥業的企業道德—“誠實守信,忠善親和”。企業作風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風格。比如雙鶴藥業的企業作風—“雷厲風行,敢為人先”。
4.設計行為準則。行為準則設計是以價值觀體系為基礎,結合經營理念的提煉設計、描述、界定企業成員基本行為的規范。員工的行為方式具有行業和企業的特點,也代表著一個企業的精神面貌。規范的員工行為不僅有助于協調企業上下的步伐,更有助于貫徹企業領導層的意旨,強化企業管理。設計行為準則,要充分考慮行業和企業的特點,也要按不同崗位進行劃分,最忌千篇一律。比如,決策層、經理層、科研開發、市場營銷、生產、財務人員等,這些崗位的職能特點各不相同,設計行為準則時都要考慮到。
5.企業形象與CI設計。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在社會公眾及消費者心目中的總體印象,由MI、BI、VI組成。MI是企業理念形象,主要包括企業愿景、使命、精神、道德、作風以及經營戰略、發展目標等要素。BI是企業行為形象,主要包括企業行為規范、基本政策和制度等。VI是企業視覺形象,主要包括企業標志、標準字、標準色等基本要素以及辦公、交通、制服、環境、包裝設計等應用要素。MI是企業識別的核心,BI、VI是MI的具體體現。
三、企業文化的關鍵在于創新
創新文化決定企業成敗,現代企業的競爭是進取式文化與消極式文化的競爭是開放式創新文化與保守式沉淪文化的競爭。進取式與開放式創新文化的特點是:企業無論是處在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忘拼搏奮進,時刻保持對環境的靈敏反應;富有寬容精神,鼓勵不同意見和觀點;在強調組織紀律的同時,允許組織成員的某些非常規行為。具有進取式或開放式組織文化的企業,創新的阻力將會降到最小程度,創新也往往會獲得成功。消極式和保守式組織文化由于對新事物缺乏敏感,過分追求一致性等原因而對創新構成阻力。在信息時代,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生存。
四、企業文化創新的作用
創新文化的主要作用,與企業文化一樣,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導向功能。通過創新文化建設,能夠引導企業全體員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統一到企業文化確定方向和企業發展戰略明確的具體目標中來。
2.凝聚功能。通過創新文化建設,能夠圍繞確定創新目標,將企業全體員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吸引更多的人以各種有效的方式和途徑,積極支持、參加創新工作,推動企業發展。
3.激勵功能。通過創新文化建設,能夠梳理、規范企業關于創新的制度規定,明確獎懲激勵制度,從而更好地調動員工在工作中積極創新,鍥而不舍,為實現創新目標而團結協作、拼搏進取。
4.約束功能。通過創新文化建設,使企業員工更好地學習、理解企業文化中關于核心價值觀、行為規范的約束,自覺按創新文化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總之,做好企業文化創新,必須著眼提高科學化水平,不斷總結探索、不斷改進提高。要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開展調查研究,深化對企業文化工作規律性認識,增強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的本領。要積極探索貼近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的新途徑新辦法,使企業文化工作更好地贏得職工、深入人心。要注重系統謀劃、加強統籌協調,集成資源、集中力量、集聚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和整體效應。要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扎扎實實地推進,一絲不茍地落實,確保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促進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