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
以“教師”的名義走訪家庭——這句話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以‘教師的名義”,另一個是“走訪家庭”。接下來筆者從這兩個關鍵詞展開論述。
關鍵詞一:以“教師”的名義
以教師的名義走訪家庭,跟親朋好友登門走訪的意義不同,一般情況下,家庭Party是溫馨的,溫情的,付出的是美食,收獲的是歡笑。但教師的家庭走訪是帶著一份關切而來,揣著一份責任在心中。
教師在家訪活動進行前是需要“備課”的,備什么呢?某某同學最近情緒低落,某某同學最近成績下滑,某某同學好像在早戀……首先要備學情,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見到某某同學的家長,應該多表揚鼓勵,以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見到某某同學的家長,應該直言不諱,就事論事,直面問題,坦誠相待;見到某某同學的家長應該多多幫助,幫其制定教子方法,循序漸進……這是要備“家訪策略”,有的時候家長也是學生,也要“因材施教”。當然了,既然要家訪,還要備出行路線、交通工具,還要提前聯系,安排出行時間等等。
所以,以教師的名義走訪家庭是一種高尚的、專業的教育活動,它已經將教育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它已經將原本陌生的彼此瞬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教師付出的是教育服務和休息時間,還有從未提及出行的費用。在這里,應該為所有積極參與家訪活動的教師點贊!
關鍵詞二:走訪家庭
即家訪,它搭建了家校共建共育的橋梁。家訪,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家訪,教師能及時地了解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家訪,能讓學生不在學校卻還能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通過傾聽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反饋,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對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家長與教師、學校的感情。
教育是情感與思想的碰撞,敲開學生的家門,也就敲開了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家庭,也就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家訪有利于教師去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有利于開創家?;バ?、互動、互助的局面,形成教育合力。
綜上所述,以“教師”的名義走訪家庭,是一次次樸實無華的約會,是一次次坦誠相見的交流,是一次次責任擔當的旅行。這是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亦是一份份愛與愛的奉獻,踐行的是責任教育,收獲的是幸福人生。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相信老師們會無怨無悔,繼續風雨兼程,將最美的風景留在家訪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