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海
近年來,聆聽余老師的課例及講座,可謂百感交集:有過“徒有羨魚情”的無可奈何,亦有過“云深不知處”的茫然失措,而今,慶幸終有找到一絲“源頭活水”的“漫卷詩書喜欲狂”。余老師的每一節課,每一場講座,回眸細看,各個都有“百媚生”的魅力。
就拿本次的課例《橋》來說,有樸實、扎實、厚實的魅力,值得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細細品味。
一、樸實
開課很樸實:余老師的開課一如既往地簡潔洗練,不蔓不枝,沒有曲折迂回,更沒有旁逸斜出的離題萬里。自然流暢的敘說,沒有渲染夸張,沒有聲嘶力竭,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一向提倡“開課接題,直入情境”,對于當下語文教學導課的“緩入”毛病,他是深惡痛絕的。在導入時,他讓學生積累厚重的文學知識:介紹文體(小小說)及相關知識(主人公、自然環境描寫),為的是依體而教、直擊重點。
課件少而精:余老師的課件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五顏六色以及博人眼球的奇形怪狀,有的只是純白色的背景,黑色的大字體,必要時,輔以少數圖片。簡簡單單,大方得體。好鋼用在刀刃上,少而精的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不像當下某些語文課堂教學是被無休止的課件牽引的,而結果只能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沒有花架子,不搞噱頭,余老師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般樸實自然。
二、扎實
字詞教學很扎實:字詞教學是貫穿小學語文始終的任務。大多數高段的語文課堂忽視字詞教學: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但余老師卻不是這樣的,他用認讀、書空、釋義這三個循序漸進的環節完成本課的字詞教學,不是浮于表面的淺嘗輒止,而是步步深入,層層推進,步驟科學,環節扎實。
集體訓練很扎實:縱觀本節課,學生人人參與,各個聽說讀寫,沒有一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課堂也絕非好學生個人作秀的舞臺。集體讀詞,像講故事一樣地讀課文,各個埋頭思考。這些有效開展的集體訓練都得益于余老師心中有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于是,學生能夠在集體訓練中大有收獲:學得知識,習得方法。
小說教學很扎實:本節課都是圍繞小說教學展開的,余老師沒有一句閑言碎語,學生在真學、真思、真議的過程中收獲了許多關于小說的知識:小說文體的相關知識,小說內容的概括,小說寫法的賞析。
朗讀指導很扎實:我們的課堂缺少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深知課標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卻不懂如何操作,致使朗讀方法的指導流于形式、形同虛設。我們不妨學習一下余老師細膩而有層次的指導:朗讀課文,像講故事一樣地讀,特別注意表現“緊張”“危急”的氛圍;朗讀課文,把“水漲”的句子讀得扣人心弦;讀好課文的高潮、結局和尾聲。這樣的朗讀指導可以說是小步輕邁、角度新穎、過程生動,學生漸入佳境。我們還可以像余老師一樣去范讀,讓學生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將朗讀指導真正落到實處。
三、厚實
本節課容量巨大,內容厚實,由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學,呈現出勻稱清晰的結構之美,表現出拾級而上的層次之美。
字詞讀寫的落實是關于文字的積累(難寫字的書空,難解詞的釋義);以話題(本文的標題“橋”很有味道)為抓手來梳理脈絡,是關于文章概括方法的學習;品味小說細節(場景、波瀾、懸念、伏筆、照應)可以說是對小說文學表達的鑒賞。
余老師大有古之學者風范,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用,而且關注他們終身的氣質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