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王盟曉
摘 要:國外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之后形成了完善的制度體系。在西方發達國家,社區管理越來越成為輔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和改良社會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大陸的社區管理發展仍然處于剛剛起步狀態,其發展經驗十分缺乏,本文分析了國外社區管理的發展現狀與特點,希望對我國社區管理的發展與建設有所啟示。
關鍵詞:社區管理;社區發展;社區建設
西方發達國家的社區管理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社區管理工作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很多大城市也興起了社區建設的浪潮,但由于理論的不成熟,經驗的缺乏,在城市社區建設過程出現了一些問題,到目前我國社區管理建設工作較之西方仍然落后。因此,比較和借鑒國外城市社區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國外社區管理模式
根據世界上眾多的國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社區管理模式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政府主導型模式、社區自治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
(一)政府主導模式
在現代國家中,新加坡形成了以政府主導為特色的社區建設模式。由于新加坡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政治經濟背景,它形成了一套官方色彩較為濃厚的社區管理模式。在新加坡,政府管理較為嚴格,自上而下地對社區工作進行管理,社區內部的各個組織職能分明、結構嚴密、井然有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社區管理模式。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社區組織中設立各種形式的派出機構。這些派出機構在社區中管理社區各項事務、增進社區各種福利,以促進社區更好的發展,提高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其次,新加坡政府控制著社區的物質基礎。政府通過對社區財政的控制與管理,對社區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來掌握社區發展的大局,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政府的指導思想。
(二)社區自治模式
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代表的一些現代化國家屬于這一類。這些國家的城市社區管理的特點都是民主管理、政府資助。社區中沒有政府的派出機構,都是由社區內部居民進行直接民主選舉產生社區自治組織的領導人員,由社區自治組織來管理社區事務、維護社區居民利益,提高社區居民對其信任度與滿意度。
美國的社會團體十分發達,除了社區自治組織,還積極開發其他社會團體為社區居民謀利益,幫助解決社區問題,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物質和文化需求。
(三)混合模式
介于政府主導型和社區自治型兩者之間的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屬于這一類。根據各國國情的不同,他們在共性中又存在一些特性。日本的社區管理屬于政府間接管理,社區管理具有較為明顯的半自治的特征,政府對社區干預較少,主要對社區進行指導和提供物質支持。與日本較為相似的是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政府半放權的模式。在這兩個國家中,官方管理機構與社區自治管理機構相結合,政府賦予社區自治機構一定的權力和職能,但政府仍然對其進行監督和領導。以上三個國家共同處于政府主導和社區自治兩種模式之中,但是他們的社區管理體系也逐漸趨于自治化、公眾化,這是世界各國社區發展的大趨勢。
二、國外社區管理的特點
(一)社區管理在國外社會事務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國外社區自治組織是社區最重要的管理主體之一,它負責社區居民教育、醫療、治安等各方面的事務,社區成為居民一生中最重要的社會組織。社區很多發展規劃都已獲得政府批準和支持,并對其進行一定的物質和建議方面的指導。
(二)社區朝著自治化、群眾化、市場化等方向發展
隨著國外經濟的發展,政府為了減少負擔,減輕政府壓力,現在越來越傾向于居民自己管理自己所在社區的事務,社區居民集體決策,共同促進社區發展。同時,使社區與市場相結合,提高社區的市場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給社區財政,促進社區工作更好地開展。
(三)社區管理日益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
眾所周知,由于國外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高,因此國外人均消耗資源量極大。但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現在國外社區也越來越注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共同促進人類社會命運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
(四)社區管理逐步向全球化方向發展
由于國外先進的社區管理經驗,成功的社區管理案例,使得其他社區管理引入較晚的國家紛紛學習與借鑒。以上常見的三種模式在不同國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演變,也為各個國家的社區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擴大了國外社區管理的影響力,使得國外社區管理逐步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
三、對我國社區發展的思考與啟示
(一)因地制宜,把先進的社區管理理論與各地實際情況相結合
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社區管理經驗時,我們應該注重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能只生硬地照抄照搬。
(二)把社區管理理念與我國發展戰略相結合
從十八大到十九大,我國越來越重視和諧發展,在進行社區管理時,我們必須依據國家的大政方針,以人為本,把我國社區建設為富強、民主、美麗、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社區,提升新時代背景下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三)政府應該逐步放開對社區管理的限制,給予社區更大的自主權
由于資金和社區管理人員編制的限制,我國社區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政府的派出機構,社區在某些問題的實施方面基本聽從于政府,社區缺乏獨立決策的權利和自由。隨著社區居民民主觀念的強化、參與社區管理工作積極性的提高,我國政府應該放權以便充分發揮社區組織以及社區居民的重要作用,促進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同感。
(四)提高我國全民參與社區管理的意識,對社區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便更好地促進社區的發展
我國社區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區共駐共建的濃厚氛圍,增強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使其積極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來。另外,注重提高社區管理人員的素質,對老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與指導,同時引進新型高素質專業社區管理人才,注重發揮新老工作人員的優勢,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創新工作思路,努力開拓我國社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2004年.《國內外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的經驗及其啟示》
[2]2004年.《當前中國城市社區管理問題研究》
[3]2006年.《當前中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4]2016年.《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以A社區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