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孝賓
摘 要:近幾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和方針,財政涉農資金逐年增多,范圍不斷擴大,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仍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涉農資金管理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進一步凸顯。資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扎實開展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實現了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了涉農資金使用效益,促進了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關鍵詞:整合涉農資金;調查與思考;資興市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近幾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和方針,財政涉農資金逐年增多,范圍不斷擴大,推進涉農資金整合,集約使用財政資源,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是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活力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仍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涉農資金管理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進一步凸顯。2018年7月,筆者深入資興市財政局、農業局、半垅水庫、蓼江鎮等單位、鄉鎮實地調查采訪調研,對資興市的涉農資金使用情況和整合優化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以下報告,供決策參考。
一、基本情況
(一)近三年資興市涉農資金整合情況
近年來,資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以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為依據,以主導產業、優勢區域和重點項目為平臺,以精準扶貧為重點,按照“穩步推進、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明確分工、協調配合”的原則,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扎實開展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據統計2015年共整合上級涉農資金10908萬元,2016年共整合上級涉農資金10154萬元,2017年共整合上級涉農資金8862萬元;2015-2017年共整合精準扶貧、農業保險、城鄉統籌等方面涉農資金22887萬元,其中2015年6636萬元,2016年7051萬元,2017年9201萬元。
(二)資興市涉農資金整合的基本做法
一是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制。成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確保整合到位。二是各類涉農資金項目納入各個單位的績效評價考核范圍。嚴格做好實施項目的績效評價,從而確保了各類資金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下,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三是加強檢查督促,定期匯報,定期調度。市委督查室每月要對重點工程進行一月一督查活動,市委、市政府組織每月進行一次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匯報會,由單位一把手親自匯報。四是做到五個統一: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檢查驗收、統一獎罰措施。
(三)資興市涉農資金整合的效果
一是實現了按流域、按水系規模綜合開發,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通過綜合治理,項目區存在的旱、澇、漬等生產障礙因素基本排除,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項目區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及高標準“新農村示范村”,為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項目區新農村建設明顯推進。以流華灣為例,在項目建設中,堅持把土地治理與農村水利建設、道路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有機結合起來,使項目區有了通達的道路網絡,高標準的農田,完善的水利設施,優美的田園風光,成為農村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三是大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確保項目資金向扶貧村傾斜。據統計2015-2017年上級共下撥扶貧資金19206萬元,資興市預算共安排扶貧資金7416萬元,2015-2017年共整合各類資金10122萬元,具體為2015年整合各單位產業幫扶資金271萬元,2016年整合庫區移民、貧困村公路建設、教育扶貧幫扶、民政保障兜底資金、醫療養老保險幫扶資金、職業技能培訓資金、危房改造資金、“一事一議”、各單位產業扶貧幫扶資金等各類資金5273萬元,2017年整合各部門各類資金4578萬元。2015-2017年預算共安排統籌城鄉發展整合資金資金15000萬元,其中整合“十鎮百村項目”、移民資金、“一事一議”、東江湖環境治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綠化資金、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革命老區資金統籌政府債券資金資各類資金14300萬元,數據表明,資興市正在大力推動涉農資金向扶貧領域整合,確保真扶貧、扶真貧。
二、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1.對涉農資金整合認識不清。由于涉農資金整合是一項新工作,許多同志對這項工作缺乏正確認識。有的同志認為整合資金就是削減部門的行政職能,是資金管理權使用權方面的權力再分配。資金不能照顧全面,“撒胡椒面”可以促進穩定,一塊一塊綜合治理顯得不太平衡,還有的人擔心資金整合會影響上級部門投入積極性,今后爭取項目難,影響本級主管部門管理資金的熱情,出現不負責任的現象。這些思想障礙不解決,項目資金整合工作就無法進行。
2.整合涉農資金操作難度大。由于涉農資金牽涉的部門多,中央、省、市至今沒有明確的宏觀指導性文件出臺,整合涉農資金完全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每當涉農資金分配下達到縣級層面時,往往經歷了少則一年多則幾年的時間,申報、立項、審批等許多基礎性工作,項目資金已確定了實施地點、實施位置、實施規模等,已形成定局,再在縣級層面整合,操作難度非常大,如果硬性改變原項目的資金投向,既會極大地挫傷投資部門和項目業主的積極性,又是一個項目資金使用方面的違紀違規問題。
3.涉農資金運行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監管體系不夠完善,涉農資金的監管目前主要靠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具有臨時性和不確定性;涉農資金整合規劃有待于明確并細化,個別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區缺乏統籌規劃,致使項目申報不集中,各類涉農資金難以實現“打捆使用”;項目計劃建設和資金撥付存在時間差的問題,有些工程是季節性工程,往往由于資金到位較晚,項目不能在當年及時實施,沒有及時發揮應有的使用效益。
(二)原因分析
1.解放思想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明確資金整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整合涉農資金,是新形勢下加強涉農資金管理,發揮涉農資金規模效益的重大舉措,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于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涉農資金的管理,有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因此,各級干部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走出整合就是削減部門職能的誤區。
2.頂層設計不到位。一是從部門層面看重職責輕全局。由于市級涉農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各部門往往根據各自職能制定政策、使用資金,對資金整合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高。二是從鄉鎮來看重建設輕管理,對于有關項目性的較為重視,積極爭取,而對于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和后期管護上相對力度不足。
3.政策形勢不得利。上級政策仍未整合。目前,縣級有關部門制定的涉農政策除了本市創新性、特色性的舉措外,有一部分是以上級相關政策和工作任務為依據的,在當前中央、省、郴州市涉農政策還未整合的情況下,資興市自行整合涉農資金存在一定難度。
三、對策和建議
(一)組建整合機構,強化組織領導
2017年12月8日國務院以國發【2017】54號《國務院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文件確立了涉農資金整合頂層設計,在中央、省、市確立實施方案后,建議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主管農業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改、財政、農業、水利、林業、扶貧、審計、監察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資興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組織協調等工作,并設立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涉農項目整合的規劃制訂、項目審批、項目申報、資金落實、業務指導和項目實施及管理等工作。
(二)理清整合思路,統籌規劃編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安排下,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科學謀劃編制全市涉農項目中長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要在中長期規劃指導下,提前一年對全市涉農項目進行篩選匯總,開展論證評審,編制完成下一年度涉農項目資金整合規劃和建設方案。
(三)完善整合平臺,提高資金效益
結合資興實際,建議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為依托,以全域旅游、白廊環湖公路及庫區移民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著力搭建財政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平臺,即: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的農田水利建設整合平臺、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的農業示范園區整合平臺、以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項目為目標的特色產業整合平臺、以促進扶貧開發為目標的扶貧資金與其它涉農資金整合平臺、以造就新型農民為目標的農民教育與培訓整合平臺、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環保項目整合平臺,并通過六大平臺確定重點項目,圍繞項目籌集資金,以整合資金保證項目實施,實現集中財力辦大事目標。
(四)突出整合重點,加大實施力度
要采取先易后難,穩步推進,因地制宜,分工協作的方式,圍繞基礎設施條件改善,公益事業服務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壯大,集中財力規劃建設好若干重點項目和優勢區域,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破除部門單打獨斗、重復建設的現狀,逐步建立健全由市政府負總責,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全市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制訂和涉農項目的申報,市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管理,各涉農部門負責本行業項目規劃的上報和實施,市審計監察部門負責監督項目實施過程,項目資金整合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的全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機制,不斷做大做強涉農項目資金的整體規模與實力。
(四)加強項目管理,嚴格考核評估
要建立健全涉農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對整合資金實行專賬、專戶、專人管理,對涉農項目的論證儲備、推薦評審、資金報賬、建設管理、追蹤問效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切實提高涉農項目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要積極推行有效的激勵獎懲機制,建議由市發改、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對各年度整合資金項目,從整合方案編制、體制機制創新、整合資金規模、資金使用管理、項目實施效益等方面,認真組織開展績效考核評價工作,逐步建立與績效評價結果相銜接的預算管理體制,實現問效與問責的有機結合,確保全市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健康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