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鋒 杜冠魁 勞梅麗 黃慈云
摘 要:學生會在學生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校民主管理的一部分。學生會干部來源于普通青年學生,在思想上不夠成熟,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和管理。在學生會工作管理中引進崗位責任制,使才能與崗位相匹配,職責與權利相統一;加強學生干部培訓,建立有效的考核與獎懲措施。通過上述措施,可有效提高學生會工作效能。
關鍵詞:學生會;崗位責任制;培訓;考核
根據《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和2005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41條的規定,學生會肩負著溝通校黨政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聯系,是學校民主管理的一部分[1]。高校學生會在學生事務管理、學生活組織動等工作上發揮著重要作用[2]。學生會也是聯系學院與班委會的紐帶[3]。充分發揮學生會的工作積極性,是提高學生會工作效能的關鍵[4]。
當前高校學生會基本上采取的主席負責制,各部部長對主席負責[5]。這種組織架構可以增加主席對學生會的控制能力,并使機構有效的運行。然而,這種組織架構也考驗著學生會干部自身素質。學生會干部也是來源于普通青年學生,在思想上不夠成熟,有些學生會干部對名利較為敏感,沒有將“為同學服務”作為宗旨[6]。此外,有些學生會干部偏離了學生會工作職能,更愿意組織文化娛樂活動,忽視學校管理和開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功能。因此,黨委和團委需要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指導及管理。
崗位責任制是指根據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明確其職責,并按照工作標準進行考核及獎懲而建立起來的制度[7]。崗位責任制推行以任務定崗,以崗定人,責任落實到人,達到事事有人負責的目標。在學生會構架中,多達二十余個部長以及副部長崗位,在加上各部的干事,多達四五十人。在這個龐大的組織中,容易造成有人沒事干,有事又沒人干的局面;又或者是有些部工作繁重,有些部又沒事情干,苦樂不均[8]。因此,在學生會工作管理中,需要引進崗位責任制,使學生會工作順暢運轉。
一、才能與崗位相匹配
根據學生的不同才能及特長,分配相適應的崗位。每個學生干部的成長軌跡,素質條件各不相同。在學生會管理中,首先需要對學生會干部候選人進行充分的考察。學生會干部一般來源于長期參與學生會工作的同學中,對學生會工作已經有較好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然而有些同學醉心于學生工作,忽視了自身的學習,甚至于在畢業的時候無法獲得學位,導致得不償失的結局。因此,對學生會干部的首要要求便是學有余力。此外,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實際工作需要中,調整人員,揚長避短,人盡其才,使每個崗位上的工作卓有成效。
二、加強學生干部培訓
對新選舉產生的學生會主席及部長,舉辦學生干部培訓班。培訓班倡導奉獻精神,樹立為同學服務的思想。首先,通過培訓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并端正工作態度。其次,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可以增進團結,凝聚成有戰斗力的團體。第三,倡導學生干部要有為同學作奉獻的精神。第四,開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教育。大學生活需要以學習為中心,輔以適當的課余活動;學生會需要起到引領學風建設的作用。
三、職責與權利相統一
每個崗位,需要職責和權利到人,缺一不可。學生會中的每名干部都有明確的職務、權力和相適應的利益享受。因此,在團委指導下,建立短期和長期工作列表,并將學生會工作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名干部,明確每名學生會干部需要完成的職責,以及可以調配的資源。如此,每名學生會干部每年有機會組織1-2次活動,可有效培養其組織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與獎懲措施
崗位責任制是考核的基本依據,而考核數據化是獎懲的根本依據。通過數據化,可以有效起到鼓勵先進,激勵后進的作用。在工作實踐中,以學校學生獎勵條例為依據,進行數據化考評。將每位學生干部參與完成的學工工作,活動組織工作,個人學習情況進行評分,并根據評分將前20%的學生干部作為年度優秀干部候選人予以公示;處于后10%的學生干部,建議其退出學生會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干部,發放年度工作合格證書。
通過上述措施,學生會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同學,學校的教學工作,以及工作能力的培養。(杜冠魁系本文的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周能,王光彥,郭騰飛,等.高校學生會評價與建設機制的探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4, 27(5):81-84.
[2]來言芳.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下的學生組織管理[J].經營管理者, 2010(3):285-285.
[3]魏露.淺議對學生會和班委會機制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6).
[4]梁博通,商雷,胡慶宇.新形勢下發揮高校學生會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的路徑[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7(10).
[5]聶述文.高校學生會主席勝任特征模型構建與驗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5.
[6]于江.高校學生會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世界, 2014(8):189-189.
[7]邢利健.論施工方崗位的“明與解”責任制度[J].建材與裝飾, 2013(21):168-169.
[8]顧軼凡,曹海峰.高校學生會管理和運行中的問題與探索[J].教育科學:全文版:00123-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