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慧

2018年春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圍繞在普京身邊的經濟寡頭們實施制裁,以懲罰俄羅斯干涉2016年美國大選的行為。作為一手掌握世界第二大鋁業公司的億萬富翁,德里帕斯卡似乎走向了人生的冬天。
普京為此促請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和奧巴馬幫忙調解,德里帕斯卡也聘請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的門徒——格里高利·巴克爾勛爵進行游說。這一切,都是為了繞過美國的制裁。
過去,美國屢屢以“限制市場準入”“禁運”等方式,制裁朝鮮、古巴和伊朗,效果并不好。這之后,借用“斬首戰術”,美國開始針對個人進行制裁,凍結個人財產,“9·11”之后又擴大到旅行限制,以及直接制裁對方的銀行。
德里帕斯卡身為親普京的俄羅斯寡頭,旗下鋁業帝國又和伊朗往來密切,必然會受到美國的“重點關注”。制裁伊始,市場上的交易商噤若寒蟬,沒人敢和俄鋁交易。
德里帕斯卡少不了“通天手段”。巴克爾勛爵高調出場。他是德里帕斯卡控股公司EN+的董事會主席,也是英國前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部長。他提出計劃,讓德里帕斯卡將在EN+的股份減持至50%以下,并遠離EN+和俄羅斯鋁業的管理層。“巴克爾計劃”還包括創建一個托管賬戶,德里帕斯卡的股票等收入都將被存入其中。在他從制裁名單中刪除之前,這個賬戶上的錢他一分也拿不到。這一招令人叫絕,被稱為“通過擺脫德里帕斯卡來拯救德里帕斯卡”。
在華盛頓,巴克爾求助于水星公共事務公司。該公司派出曾為特朗普競選活動出力的布萊恩·蘭扎,去游說有影響力的白宮人士,比如公共聯絡辦公室主任賈斯汀·克拉克、戰略傳播總監梅賽德斯·施拉普、負責制裁政策的財政部顧問塞思·布里奇。
游說的規模不限于此。三大律師事務所(瑞生、大成、世強)也上陣了。另一位水星公司派出的說客——路易斯安那州的前聯邦參議員大衛·維特,也率領華盛頓的外國大使們抵制制裁。
德里帕斯卡按照“巴克爾計劃”按部就班地執行。他發布了一份聲明,“為了保護公司的敬業員工,保護公司的全球利益相關者”,他選擇“放棄對麾下公司的管理和控制”。
美國財長姆努欽在2018年7月宣布,制裁的目的是“改變寡頭的行為”,而不是懲罰德里帕斯卡的鋁業生意。事實上,他們已經放松了針對德里帕斯卡和俄鋁的制裁,只不過借口是“照顧俄羅斯鋁業工人的生計”。
除去德里帕斯卡大方地雇傭高效的游說團隊,“繞過”制裁的真正原因還是深度的利益捆綁。華爾街金融巨頭都與俄鋁有著長期合作。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的倉庫里,堆滿了俄鋁的金屬錠,這是華爾街期貨交易的基礎。制裁一旦生效,這些金屬錠就要貼上封條,“自己人”——數家華爾街銀行就要面臨違約和巨額虧損。
美國發現,制裁個人或公司,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空子可以鉆。制裁伊朗的禁令一出,多少世界500強公司都默默“倒下去”;但是在卡塔爾、土耳其、阿聯酋和中國香港,無數個皮包公司又默默“站起來”。這些皮包公司表面看去和伊朗毫無瓜葛,也沒有進入美國市場的打算,只是專心當好“白手套”,倒買倒賣。皮包公司“船小好掉頭”,一旦被發現,立刻注銷,換個名字又是一條好漢。
這時候,美國就要使用制裁條款里的終極武器——制裁銀行。這一招主要通過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來實現。SWIFT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總部在比利時,控制著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銀行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
如果一個銀行在SWIFT上被屏蔽,那么它就將與全世界其他銀行隔離——該銀行開戶的客戶既不能通過該銀行給其他銀行匯款,也無法通過該銀行收款。
2012年,美歐對伊朗進行制裁。其時對伊朗打擊最大的措施,就是將4家伊朗銀行驅逐出SWIFT,迫使伊朗與美國進行核談判,這才有了《伊朗核協議》。2018年5月,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了該協議。華盛頓正在竭盡所能進行制裁,而德黑蘭也在別出心裁地繞過制裁——就像一場貓鼠游戲。
伊朗已經被美國制裁了近40年,當然也學會了如何在殘酷的壓制中幸存下來。伊朗的商人會想方設法進行小額交易,比如從鄰國土耳其購買食品。為了規避銀行受到的限制,伊朗會使用黃金或當地貨幣進行交易,允許外國公司用本國貨幣而不是美元來購買石油與天然氣。
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依然是龍頭老大,技術上也是無孔不入。近年來,美國官員對精細的財務記錄和情報都熟稔于心,想瞞過他們的眼睛,也變得越來越艱難。畢竟,受到制裁的國家不像受到制裁的個人,回旋的余地太小,于是它們也必須選擇深度的利益捆綁,只不過不是和美國。
法國達飛海運、雪鐵龍、道達爾等公司,以及德國電信和梅賽德斯-奔馳等,在伊朗的投資不菲,因此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歐盟成員國為了保護本國的投資利益,也利用金融工具和政治工具應對美國的制裁。
金融工具叫SPV(特殊目的媒介),于2018年9月公開亮相。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表示,SPV“將允許歐洲公司繼續根據歐盟法律與伊朗進行貿易,并可向世界其他合作伙伴開放”。SPV的實質,就是一種繞開SWIFT的清算工具,用來處理歐洲公司與伊朗的往返貨款。
除此之外,伊朗還在大力投資加密貨幣。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貨幣,它使用加密來保護交易,技術基礎則是源自二戰時期的加密學。加密貨幣的發明,本來就是為了繞開現有的金融和監管體系。
金融工具亮相前一個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宣布,重啟1996年的“對抗法案”,以保護歐盟國家“不受第三國采取的域外適用法律的影響”。當時容克還補充說,歐洲領導人決定允許歐洲投資銀行促進歐洲公司對伊朗的投資。
“對抗法案”最初是為了解決美國對古巴的貿易禁運,以及美國對伊朗和利比亞的制裁而設立的。在條款中,它禁止歐洲公司服從美國的制裁條例。不過,即使在古巴被封鎖期間,這項法律也沒有被真正實行過。它更像是一種政治工具,旨在給美國施加道義壓力,并促使其放棄懲罰性的經濟手段。

摘編自《南風窗》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