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玲
“大醫精誠”,現代醫學要求醫務人員不僅具有精湛的醫療技術,更應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厚的人文關懷精神。以護理專業為例,高職院校的護生畢業后,大多面向基層、面向社區,其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對其今后的職業發展以及護理工作的踐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1]。因此,醫學人文關懷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良好的醫德醫風已經成為社會對醫務人員的道德品質要求,這也要求醫學高職院校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閱讀推廣工作是幫助醫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健康的醫學人格的重要途徑。
1.1 閱讀基礎薄弱,時間少,習慣不良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升學壓力較大,閱讀課外書籍少,閱讀習慣差。同時,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招生,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下降,無論是課內學習還是課外閱讀,都比本科院校學生稍遜一籌。部分高職醫學生不愿讀書、讀書少、不會讀書的情況令人堪憂。現階段,醫學高職院校相較于其他類型院校,在校學習時間較短且學業任務較重。大多數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半左右,他們除了繁重的文化理論課程之外,還必須花大量時間練習專業操作技能,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此外,還要參與校園文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志愿服務等活動,這也客觀上導致很多學生無法花大量時間閱讀。
1.2 閱讀知識面不廣,閱讀功利性、消遣娛樂性較強 由于醫學生專業學習任務繁重,大多數閱讀是圍繞專業應用、查找資料、考證考級展開,閱讀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工具性。且高職院校學生由于閱讀基礎薄弱,閱讀能力不高,最喜歡閱讀的是流行小說等文學藝術類書籍,主要包括言情小說、網絡小說、新生代作者小說,而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優秀作品以及外國文學名著卻不多。這說明其閱讀目的具有明顯的娛樂性、消遣性,讀書的范圍比較窄。
1.3 閱讀的習慣由深閱讀向淺閱讀的轉變傾向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直接導致了閱讀方式從傳統的紙本閱讀逐漸轉向以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便于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也為緊張的學習狀態帶來身心短暫的放松,因此,深受大學生的青睞。然而,這種淺閱讀會一定程度上導致閱讀心態浮躁、功利,從而削弱了閱讀的意義,使得閱讀難以深入,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邏輯能力、批判能力和創新能力。
1.4 高職圖書館服務水平較低,學生閱讀無方 據了解,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情專業人才缺乏,盡管也開展了一些閱讀推廣活動,但有廣度卻缺乏深度,對學生的閱讀需求、閱讀引導等缺乏深層次的服務,閱讀引導工作相對薄弱;高職學生面對豐富的館藏資源,顯得茫然無措、束手無策,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書籍,如何進行閱讀。
2.1 建立學校閱讀推廣組織和機制 建立健全學校閱讀推廣組織機構,是形成大學生閱讀氛圍,構建書香校園的有力保障。大學生閱讀推廣是一項全校性質的工作[2]。學校相關部門要轉變“閱讀僅是圖書館的工作”觀念,站在共贏的視角,攜手做好學生閱讀工作,共同打造書香校園。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服務與指導,一是應建立學校閱讀推廣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圖書館,可以統籌、規劃與指導全校閱讀推廣與服務工作,有效利用學校優勢和資源。二是發揮團委、學生處、各院系等相關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各院系可以成立閱讀推廣工作組,對本院系學生的閱讀進行針對性的檢查、督促與指導;團委成立院讀書協會,依托讀書協會為圖書館和學生搭建一個閱讀、學習、交流和互動的平臺,定期舉辦書友會、主題閱讀沙龍、讀書征文等活動。三是開展學?!伴喿x推廣人”遴選,從教師、輔導員、館員、學生中遴選“閱讀推廣人”,定期開展“閱讀推廣人”培訓,擔當起學院閱讀推廣重任。
2.2 建立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常態化機制
2.2.1 加大宣傳力度,激活閱讀興趣 宣傳工作到位就能成為閱讀推廣的強心劑、原動力,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閱讀推廣的宣傳工作。一是宣傳面要廣,要在全校范圍內全方位地進行宣傳;二是宣傳形式要靈活多樣,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在學校官微、官網、校園廣播、圖片展、宣傳欄等線上線下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圖文并茂的專題宣傳,從而吸引學生關注并參與;三是宣傳內容要鮮活,可以通過搜集偉人、名人的讀書心得以及名人讀書的成功范例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只有通過不斷閱讀,才能提高綜合素質,做更好的自己,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2.2 舉辦校園讀書節,豐富讀書活動 以“4·23世界讀書日”為契機,舉辦校園讀書節,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閱讀活動,如世界讀書日開幕式、閱讀講座、書展、書評、讀書競賽、閱讀征文、詩文朗誦等,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配合形式熱點,推出精品圖書展;加大對網絡閱讀的指導,開展知識挖掘、智能推送等特色服務,避免讀者在網上盲目瀏覽,為讀者選擇信息資源節省時間;加強新生的入館教育培訓,開設《信息檢索與利用》選修課,開展信息素養比賽,通過豐富、特色的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信息素養。
2.3 建立閱讀推廣自我保證和激勵機制
2.3.1 依托診改平臺,建立在校大學生閱讀標準 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指出,學生也是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的主體。因此,在校大學生可以自主擬訂每學期閱讀計劃,學校通過診改平臺,采用信息技術定期向每位同學推送本學期閱讀情況,對于沒有按時完成閱讀計劃的學生,通過預警信息,進而合理分配時間,加強閱讀,從而自我保證閱讀計劃的完成,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2.3.2 建立閱讀激勵機制,提高閱讀積極性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學校可以采取一些閱讀激勵措施,如政策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競賽激勵等。一方面,學??梢酝ㄟ^設立閱讀研究專項課題,建立配套的檢查、督導與激勵制度等,落實教師引導并促進學生閱讀的職責,激勵教師投入引導帶動學生閱讀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設立閱讀優秀班級、閱讀之星等評選方式,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且在學院進行大力宣傳,形成示范、影響,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2.4 建立閱讀推廣服務保障機制
2.4.1 豐富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 文獻資源是閱讀最基本條件,文獻資源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因此,醫學高職院校必須改變以往重數量輕質量的館藏建設思路,適當加大哲社、人文類經典書籍的館藏比例,通過藏書數量的增加,藏書品質的提高,做好閱讀推廣的基礎保障工作。
2.4.2 優化學校閱讀育人環境 相對于課堂,圖書館的形式更具靈活性、全面性和選擇性,能夠使學生豐富課余生活、拓展視野、凈化心靈、提升文化品位[3]。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一是要加強圖書館軟硬環境建設。圖書館不僅要為讀者提供寬敞明亮的閱讀環境,還要為讀者提供寧靜、溫馨的閱讀氛圍,使醫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啟迪智慧、潤澤心靈。二是讓高質量的閱讀欄在校園內隨處可見,校園處處可閱讀,時時可讀書。三是重視營造學生宿舍閱讀環境,宿舍閱讀生活應該成為學生宿舍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四是重視班級閱讀管理,這也是優化學校閱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2.4.3 提升館員職業素養 館員的職業素養是做好閱讀推廣工作的前提。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圖書館才能更細致、深入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和閱讀文化建設[4]。因此,學校和圖書館要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支持并鼓勵館員提升學歷、參加業務培訓,通過參觀、學習、考察交流等多種途徑提升館員整體素質,從而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醫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是重視專業技能培養,更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因此,醫學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閱讀現狀與問題,把學校作為閱讀推廣的重要陣地,大力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營造濃厚的校園書香文化,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