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云 達娃卓嘎 普布德吉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緊急性、社會性、流動性、隨機性特點,包括在院外對危急重癥患者實施的現場搶救和轉運途中的實時監護兩大過程,其病種復雜多樣,急救環境差且搶救中體力強度大[1]。高原山區災害現場因缺氧、現場情況以及疾病情況復雜,工作壓力大且風險較高,院前急救中護理人員比一般護士承受著更大的壓力,甚至出現職業倦怠、緊張焦慮、失眠抑郁等各種心理問題[2]。而低年資護士由于入職時間短、護理實踐經驗相對缺乏,且直面各種災害現場時心理準備不足,往往會存在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為此,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災害現場院前急救護理給低年資急救護士帶來的真實內心感受,為醫院和急救中心管理者及時預防護士的心理問題和加強高原山區院前急救建設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參加過災害現場救援的低年資護理人員。調查時間為2017年10月-11月,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職5年內且參加過災害現場急救的護理人員;愿意接受訪談;無心理疾患。最終納入本研究的為8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26.6±4.5)歲,其中藏族5人,漢族2人,侗族1人;本科1人,大專5人,中專2人,入職年限為2~5年。
1.2 研究方法 秉承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自省、比較、創造的原則,以質性研究中Van Maanen(2011)提出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方法[3],采用面對面、半結構深入訪談的形式收集資料[4~5]。訪談內容主要有:①在前往現場進行院前急救的途中,您的真實心理感受。②在進行現場搶救時,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您又是怎么克服的?③在現場進行搶救時,您認為護士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就您而言,您認為哪項技能最為重要?④經歷了現場搶救后,對您的心理和生活有什么影響?每次訪談結束,均由訪談者反復聆聽錄音,完整真實的筆錄訪談錄音資料。
2.1 災害現場院前急救過程中低年資護士的情感體驗
2.1.1 現場救援途中的情感體驗 對于低年資的護士,在救援途中,往往一致表現出了緊張、擔心和恐慌的心理體驗。在前往搶救現場的途中,所有護士均產生了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此次搶救的擔心和恐慌,形成緊張的心理體驗。但是這種緊張和擔心,隨著搶救工作的順利實施會逐漸減弱。護士B:“雖說硬著頭皮上,一開始也是非常緊張的,但真正投入搶救了,反而自己知道該怎么去做了,也不那么緊張了。”
2.1.2 院前急救中的情感體驗 ①初到急救現場,護士表現出來震驚和恐懼。護士到達災害現場后,部分傷員受傷嚴重,觸目驚心的傷情使這些低年資的護士內心受到巨大沖擊。受訪者G:“在**路的交通事故中,在現場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被壓在車輪下的慘狀讓我觸目驚心。”②醫護人員只有默契配合才能最大效度的完成搶救任務,但有時,醫生和護士的搶救觀點不一致時,護士在執行搶救任務常常感覺無奈,繼而產生愧疚的心理。護士C:“在一次搶救一個呼吸、心跳驟停約5 min的患者時,常規給予吸氧、監護,監護儀顯示一條直線,我正在打開患者輸液通道積極搶救時,醫生已經和患者家屬談話放棄搶救了,當時非常無奈,感到愧對了患者。”③在災難搶救現場,女同志的敏感和同情心理,也加重了救援護士的痛苦悲傷的心理感受。在面對這些場面時,護士也和普通人一樣,感受強烈的悲傷和無助。④在搶救現場,護士也常常有安全的擔憂。護士D:“有一次,我就在馬路邊搶救一個多發傷患者,給予固定,進行監護、吸氧、打開輸液通道等,馬路上的車子速度很快的開過去,說實話,也擔心自己的安全。”
2.1.3 救援結束后的情感體驗 ①在急救中,護士因攜帶急救用品、現場搶救和搬運患者,由于高原缺氧,勞動強度較大,同時,在轉運中,護士又必須集中精力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當救援結束后,護士放松下來,普遍感覺十分疲憊。②急救護士面對瀕死和死亡患者的概率顯著高于普通病房護士,這些現象給護士造成了直接的心理壓力,還會造成護士替代性損傷,給護士造成較大的影響。護士G:“在搶救那個卡車車輪下的女孩的時候,那女孩的渴求救救她的眼神我是永遠也忘不了的,可是她還是走了,現在晚上我睡覺都是開著燈才能睡著。”
2.2 災害現場院前急救時低年資護士的行為體驗
2.2.1 現場院前急救面臨的困難及應對措施 現場救援工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護士往往面臨更多的困難。在面對困難時,她們主要通過尋求急救醫生支持、多和其他急救護士討論、積極學習急救知識、提前做好急救預案等方式積極應對。護士H:“一開始我也手忙腳亂,后來我感覺通過和求救(報警)人員積極溝通,盡可能的了解傷者(患者)病情,然后和醫生積極溝通,做好搶救預案,這樣,在搶救過程中就不會手忙腳亂。”
2.2.2 現場院前急救的相關知識、實踐經驗的欠缺 護士入職前學習較多的理論和一般的搶救常識,但對災害現場院前急救知識、技能實踐掌握相對薄弱。護士C:“在院前搶救過程中,明顯和在病房搶救不一樣,無論場地、設備、藥物等都不一樣,以前學到的護理搶救常識在這里明顯不夠用。”
2.3 災害現場院前急救時低年資護士的認知體驗
2.3.1 情緒認知體驗 護士在經歷失敗事件后對搶救過程有一個新的認知,經歷了這些事件以后,護士自我也能認知到自己情緒低落,但幾乎所有的護士都能采取積極的方式去調整情緒,以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護士B:“搶救失敗雖然很讓人遺憾,但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這也不是我所能決定和控制的。我在下班之后,盡量不去想工作的事情。”
2.3.2 繼續教育新需求的認知 經歷了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院前急救工作以后,護士也對自己的繼續學習和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如加強心理護理的知識和技巧、強化急救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訓等。護士F:“醫院或主管部門應該給我們更多的院前急救知識、實踐技能培訓,尤其強化院前急救中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各種預案,并加強模擬訓練,這樣我們在真實的搶救中就不會手忙腳亂。”
3.1 強化急診救援系統的建設,制定科學的院前救援預案 ①準確及時的急救信息是院前急救最為關鍵的環節,而目前的山南市120急救中心設在該市人民醫院的急診科,且常規是值班護士和值班醫生監管120電話系統,他們不僅要調度車輛和醫務人員,同時自己也必須參與出診急救,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均較大,因此,建議該市應該加強120建設,設立獨立的急救中心進行總調度。②根據山南市院前急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應該制定較為規范科學的救援預案。如該市院前急救中多發性創傷(占41.73%,本研究小組前期研究結果),因此,應該制定好多發性創傷和腦血管意外等院前急救標準化程序,不僅能更有利于搶救患者生命,也有利于減輕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
3.2 加強低年資急救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技能等培訓 扎實的急救知識、過硬的急救技能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環節。在災害現場急救時,醫護人員扎實的急救知識能很好的判斷病情,并能施以最佳的搶救方案;快速建立靜脈通道不僅能快速搶救患者,也能獲得患者及其圍觀者(親友)極大的信任感[6]。研究表明,受創傷后的患者由于恐慌、焦慮、擔心等心理壓力可引發軀體性疾病,而及時得到心理幫助的患者其心理障礙發生情況明顯較少、較輕[7~8]。在院前急救中,醫護人員往往也擔任心理干預人員角色,因此,應該加強心理干預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同時也對醫護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3.3 注重低年資急救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與現場急救的人員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傷情的慘烈以及護理瀕死和死亡的患者,給施救人員造成直接的心理壓力,甚至繼發較為嚴重的心理危機[7],尤其是低年資的護士其心理應激壓力更大[9],本研究中,有護士除存在失眠、煩躁、焦慮、緊張等神經衰弱不適外,個別護士甚至有辭職的想法。因此,醫院和衛生管理部門應關注護士的心理健康,采用多種方法減輕護士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如心理教育和心理激勵相結合、加強社會支持、充足的休息調整、組織開展有益的問題活動等;護士自身也應該加強心理知識的學習,注重自我心理調節,提高自身心理應激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