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不只比誰農產品賣得多,如今連出訪也要PK。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1日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8天“拼外交”,一天之后,高雄市長韓國瑜將在22日登陸“拼外銷”,兩人都在28日返臺。蔡英文和韓國瑜“隔著太平洋比聲勢”,被島內視為2020年“大選”第一仗,誰勝誰負備受關注。
繼出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后,韓國瑜22日起將赴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全力為高雄爭取訂單。臺灣《中國時報》14日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澳門特首崔世安都將與韓見面。除了參訪市政外,他還安排了多場農產品推介、投資貿易洽談、水果公司參訪以及農漁產品簽約等。盡管只是城市交流,但作為藍營“人氣王”,韓國瑜此行一舉一動備受各界關注,隨行10個議員名額搶破頭,采訪媒體亦爆滿。
力拼連任的蔡英文,出訪聲勢也不遑多讓,力邀“立委”與企業家同行。她此行到訪的“多屬低度開發國家”,其中馬紹爾群島與臺灣貿易量較大,2017年雙方進出口金額約1.3億美元,帕勞2167萬美元,瑙魯只有34萬美元,“外交戰略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過境美國的行程,盡管臺“外交部”還未做最后確認,但初步規劃在夏威夷停留。有臺媒分析稱,蔡當局因不承認“九二共識”,自執政以來兩岸關系急轉直下,臺灣國際空間越走越窄,一面倒地傾向美國,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里,風險太大。蔡英文預計下半年還將出訪加勒比海“邦交國”,并爭取過境紐約甚至華盛頓;韓國瑜也會在港澳和大陸行之后,于4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美方態度“將會是下一場的PK賽”。
針對與蔡英文的這場較量,韓國瑜14日回應稱,她拼的是“外交”,“我拼的是外銷”。《中國時報》14日分析稱,韓國瑜選擇訪美前先登陸,固然有其行程考慮,但先后順序隱含政治意義,就像臺灣前“外交部長”錢復說的“兩岸關系在外交之上”,韓若能表現出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系,美日對他的信任度自然水漲船高。反觀民進黨一味“親美親日”,卻與對岸形成對立,蔡英文的出訪安排再次證實“民進黨反中親美路線對臺灣經濟發展毫無幫助”。文章稱,韓國瑜從選前就表態支持“九二共識”,當選后也重申支持兩岸交流,因此他與大陸之間沒有政治分歧,大陸也表示韓為拼經濟“不虛此行”;對照同時段蔡英文的出訪,不但無法拉抬聲勢,媒體可能只會關注其取消基里巴斯的行程是否意味雙方“邦交”可能生變,對她反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