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只要有自己真正的文化底蘊,就能立足于人類的前列。中國是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就能堅持走息的的發展道路,實現文化強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既然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那么它就能讓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精神發展壯大,成為人民不可抵擋和衡量的精神力量來投身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我們國家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關鍵詞:文化自信;社會主義;繁榮;興盛
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國家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我們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須要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個國家的正裝,不僅僅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更是一個國家發展歷程中思想文化,藝術積淀的濃縮,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同國旗,國徽、國歌一樣,是展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標志與符號,通過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新時代中式正裝,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塑造民族志魂,已經成為我們新時代的需要和民眾的普遍共識。要想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繁榮文化,就必須要有民族精神和情懷,堅定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一、弘揚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其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達到“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程度。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論述精神,立足我們的實際,創新方式方法,堅持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細微處著力,以積沙成塔、壘石成峰的毅力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大地落地生根。
社會主義作為更高的社會形態,在社會運動進程中需要形成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抵御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切實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建設、宣傳教育和學習踐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好地走進群眾、引領群眾具有重要意義。道德社會化是每一個自然人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然路徑,通過道德養成,將社會的道德教化內化為每個人內在的道德素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與價值支撐。當前,我國正處于推動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改革發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凝聚強大正能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推動形成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激勵和動員干部群眾為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而努力奮斗。
我們黨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要好好珍惜時間,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努力擔當社會責任;我們黨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道德之于個人、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我們黨的用人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黨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
二、牢牢掌握領導權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說過,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根據歷史和現實,我們不難看出如果一個政權的思想領域開始瓦解,這個政黨的其他領域就很難守住。意識形態領域看似平靜,背后卻暗流涌動。當前國際國內關系復雜,人們的價值觀念隨著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的變化變得多元多樣多變,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和較量具有長期性復雜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不移的跟著黨的思想路線,不斷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更有力的舉措、更有效的手段,不斷鞏固意識形態的工作的領導權,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把牢“定盤星”。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今后的生活發展中,必須堅定不移高舉這一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中國人民的精神旗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堅持不懈地用這一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形成步調一致向前進的強大力量。
握穩“方向盤”。導向是風向標,是意識形態的關鍵所在。導向正確,利黨利國利民;導向錯誤,誤黨誤國誤民。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工作領導權,堅持把正確導向擺在首位,要做到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特別是在當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深度變革的形勢下,要將把好導向的要求,貫通線上線下全領域,體現在理論武裝、新聞出版、文藝創作和精神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之中。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創造力決定掌控制力。我們必須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以媒體融合為重點,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和公信力的旗艦媒體,這樣才能把好向導。
種好“責任田”。近幾年,因為我們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所以意識形態領域逐漸呈現出好的局面。要強化各級黨委對于責任擔當的力度,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則問題上,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劍,當“戰士”不當“紳士”,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三、堅定文化自信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率領弟子周游列國,成就了一段傳播思想文化的千古佳話,現如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在146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數量達到500多所,學員超過230萬人,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張彰顯文化自信的閃亮名片。只有對自身文化價值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具有堅定的信念,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才能夠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一個民族一旦拋棄或者背叛自己的歷史文化,不僅不會發展起來,更甚至于會導致一幕一幕的歷史悲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夏商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每一個時代都會涌現出諸如孔孟老莊,程朱陸王等一大批思想巨擘,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和遺產。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既古老又年輕的文明,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歷經數千年風雨洗禮依然挺立、生機勃勃,在人類文明的燦爛星空中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
四、文化發展促繁榮
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一個充滿了動蕩與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社會制度經歷了滄桑巨變,禮崩樂壞,分裂與割據在帶來動亂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交流與碰撞。就在這樣動亂的歷史條件下,變革的時代主旋律往往是思想文化發展繁榮的催化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缺位也為各種學術思想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于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推崇仁政的儒家學派、崇尚法治的法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學派和無為而治的道家學派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改革開放40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十六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等重要會議持續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作出重大決定、重大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提出了文化自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推向了新的時代高度,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將文化建設放在改革開放的整體格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之中系統推進,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站在新時代的發展起點上,深刻認識40年的創造性探索所形成的文化建設寶貴經驗,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繁榮,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繼續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志軍.從馬克思的宗教批判看其與基督教的聯系及意義——以馬克思的幾句著名格言為例[J];現代哲學;2011年02期.
[2]李楊.文化繁榮興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J];神州;2013年33期.
[3]韋頌平,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精神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