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概述了新疆民豐縣的基本情況,分析了“訪惠聚”①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取得的工作成效,同時指出由于受主客觀條件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提高基層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基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學校、家庭“三位一體”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引進內地優秀師資力量,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 “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工作成效;民豐縣
一、民豐縣基本情況
民豐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屬于和田地區的一個行政縣,距和田市300多公里,面積為56759.86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民豐縣居民由維吾爾族、漢族、回族、柯爾克族、蒙古族、朝鮮族、塔塔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構成。[1]民豐縣受自然環境較差、地理位置偏僻等不利因素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處于緩慢狀態,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長期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享受多種優惠政策,同時在對口援疆北京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有力支持下,民豐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住條件、醫療衛生條件、教育環境等基礎設施得到大幅度改善。以兒童教育為例,隨著“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進駐民豐縣后,農村幼兒園紛紛建立,兒童享受國家免費教育,同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大力普及,農村基礎教育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尤其可喜的是,雖然民豐縣自然條件極其惡劣,但是在全縣的努力下,特別是“訪惠聚”工作隊的推動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2017年10月民豐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正式退出貧困縣的行列,這是南疆地區第一個成功脫貧的縣。
二、“訪惠聚”工作隊工作成效
1、大力推行“五個認同”教育,有效抵御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
民豐縣所有“訪惠聚”工作隊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一總目標,精心組織每周一升國旗儀式,并開展以“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為核心的學習活動。“訪惠聚”工作隊帶頭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帶領轄區內各族人民嚴密防范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
民豐縣“訪惠聚”工作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工作中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正確引導各族群眾崇尚科學、追求現代文明生活,揭露宗教極端勢力的罪惡本質,讓群眾深刻認識到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同時嚴厲打擊宗教極端勢力。[2]
2、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
民豐縣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全縣96%的居民是維吾爾族群眾,相當比例的群眾聽不懂國家通用語言,在基層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在“訪惠聚”工作隊的帶動之下,民豐縣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積極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民豐縣農村也開辦了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夜校班,有效解決了當地民漢之間的語言障礙。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各族群眾及時領會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的更深入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群眾的交流溝通。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使用,大大提高了民豐縣的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升學率和就業率。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各民族之間交流的語言障礙,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起了橋梁紐帶作用。實現了全縣各族人民團結、互助與和諧繁榮發展。
3、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促進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
全縣開展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豐富當地各族人民的業余生活。民漢群眾之間結對子,實行以用心融情聚心和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結親活動,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感情凝聚力量,結出了結對認親戶之間的友情,結出了人人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和同心協力的和諧面貌。
目前,民豐縣是南疆地區民族關系最和諧的地區,成為民族團結示范區。
三、存在的問題
民豐縣“訪惠聚”工作組自2014年駐村和駐社區以來,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改善了普通民眾的生活條件,有效抵御了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增進了“五個認同”意識,促進了民族和諧。全縣,特別是基層面貌煥然一新。
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下決心加以改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農村科學文化基礎薄弱
民豐縣所處的南疆地區,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保守。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較難在當地落地生根。急需在當地,特別是農村地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讓普通民眾了解科學知識對于他們改善生活條件的重要性,自覺學習現代科學知識。而在科學文化的宣傳、普及等方面,“訪惠聚”工作隊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2、優秀師資力量的欠缺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民豐縣由于地處偏遠地區,當地自然條件也比較惡劣,難以引進優秀師資力量,導致民豐縣教育事業發展比較緩慢。目前的師資,難以承擔教學任務,特別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工作和現代文明的宣傳工作。
3、脫貧后防止返貧的壓力大
民豐縣雖然已經正式脫貧摘帽,但是受制于各方面的條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的壓力較大。需要轉變觀念,切實尋找增加普通群眾收入來源的渠道。在這方面,“訪惠聚”工作隊需要再多想辦法。
四、對策和建議
1、提高基層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在“訪惠聚”工作隊的帶動之下,民豐縣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的監督管理力度,通過各級培訓來提高群眾的法律知識、民族團結知識,幫助民眾樹立堅定的立場,提升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督促各族群眾的愛國教育深入人心,掌握好有關十九大精神內容。同時提升基層管理的民主化,積極引導和加大馬克思主義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力度。
2、基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學校、家庭“三方合為一體”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
在基層,“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要更加深入人心,人人要意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通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增強團結意識,對于民豐縣的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和維護祖國統一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為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學校和家庭的三方合力教育要跟上。
3、引進內地優秀師資力量,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
由于民豐縣當地缺少國家通用文字教師,影響當地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面對這種情況,需要“訪惠聚”工作隊多想辦法,積極籌劃吸納外地尤其是內地優秀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來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發展重要工作之一。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國語學習的實效性,還能夠促進民眾對國家通用語言的運用與掌握。
4、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針對民豐縣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訪惠聚”工作隊需要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實際情況,推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率,加大資金投入以改善醫療衛生教育系統條件,推動基層基礎建設,更進一步改善醫療教育條件。
總之,民豐縣“訪惠聚”工作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觀的成果。同時,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為民豐縣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以及經濟文化繁榮,做出更大的努力。
【注 釋】
① 訪惠聚活動,全稱為“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簡稱“訪惠聚”。這一舉措,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針對當前區情和形勢提出的密切聯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 厲聲.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 [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3.
[2] 張壽芝.新疆少數民族民族學生抵御宗教信仰狀況和對策研究 [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作者簡介】
古麗波斯坦·阿卜杜瓦柯(1990—)女,維吾爾族,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與宗教事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