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林
摘 要:支教工作作為國家重視的一項教育工程,對促進落后地區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具有積極意義。支教工作對支教地區的學生和家庭的影響巨大,給學生帶來了希望,打開了對外的窗口。但是要認識到支教工作存在的問題,認真思考支教工作。
關鍵詞:支教工作;意義;思考;問題
教育是點燃理想的火焰,是啟發孩子奮進的源泉,是改變命運的階梯。對于教育資源和生活條件相對落后地區,教育的意義對于學生而言,猶如黑暗中的燈塔,猶如東方的明珠。支教活動作為交流和溝通先進地區和落后地區間的一條紐帶,對支教地區的學生和家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支教地區帶去了資源、理念,還形成了長期幫扶的項目,改變了他們的觀念和狀況,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過度支教,暫時支教后恢復原狀,甚至有些走“秀”場的問題。一年的支教工作生活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對支教工作有了更多的體會,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下面就自己對支教工作和生活做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對支教工作的熱思考
支教工作作為我國促進教育公平工作,促進落后地區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積極意義。從1994年,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聯合啟動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科技、衛生“支教”活動開始,發展到先進地區教師積極投入“支教”活動,到現在的源源不斷的支教隊伍,支教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輸送到欠發達地區,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再分配,優化當地教育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的熱變化。
1.對當地教育資源的優化
教師作為教育資源的主要內容,對教育教學意義重大,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落后地區的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優化,但是與發達城市比較仍有巨大的差距,支教教師雖然時間不長,卻是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可以源源不斷地給欠發達地區帶來了不少改變,極大地解決了當地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2.對支教地區學生思想觀念的改變
支教教師支教工作仿佛給當地的學生打開了一扇對外的窗口,猶如春風送暖,讓當地的學生什么都感覺煥然一新。支教教師帶來了智能手機,帶來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帶來了彩色的油畫,帶來了他們不常上的足球和籃球課程。更為重要是支教教師除了日常教學工作活動外,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包括家訪、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輔導,學生德育等,這些活動影響學生成長,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支教教師一般都是年輕教師或者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學能手,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無形中就將自己的思想、人格帶給學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猶如在當地學生的心理埋下一粒夢想的種子。
3.對支教教師的本身的意義
正如清華支教生說的一樣:“支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慎重地思考,是一個關于教育夢想的嚴肅而重要的決定。”可以說支教是肩負責任和使命的擔當,是對青春和教師事業的詮釋,也是對教師自身的一次鍛煉。2017年9月我正式踏上了這個美麗的小鎮——喀什地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來到了庫熱木托格拉克20村幼兒,見到我們班的48名可愛的孩子,見到我們熱情的老師和村民,當我接觸到孩子們渴望知識和純潔無比的眼神的一剎那,我就愛上了他們,愛上了這所學校。在這短暫的一年支教生涯中,不僅僅是我們服務的一年,更是我們自我鍛煉和提升的一年。這一年中我們了解到了該地區兒童教育的現狀,真切教給學生知識,展示自身的價值,堅定了自身做好本職工作的決定,同時也從支教同事身上深切感受到了他們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純樸真摯的優秀品質,豐富自我。
二、對支教工作的冷思考
支教活動是中國平衡教育資源發展的嘗試,在優化教育資
源、發展支教地區教育等方面意義重大,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需要我們去關注的問題,如支教如同走過場,支教工作后續的發展問題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冷靜思考和面對呢?
1.支教工作需要正觀
支教活動問題出現在哪里,無非是支教者的具有走過場,甚至“走秀”行為。作為支教者應該本著服務當地學生的目的開展活動,而非是體驗生活。為此要端正思想觀念。
2.關注后續支教學生和地區的后續問題
支教活動不應該是一次性服務,在我們支教服務一開始就應該形成長效的機制,制定目標,如何開展支教,支教后如何關注支教對象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支教機構和部門有計劃地開展。而不是支教期滿就不聞不問。
總之,支教工作不僅僅是輸出,更是收獲。支教工作作為一項促進落后地區教育發展的互助項目,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我們支教教師也應該端正思想,正確踐行支教工作,了解支教學生學情,教好知識的同時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給學生埋下希望的種子,并能做到后續關注學生發展,關注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亞婧.關于“大學生暑假短期支教熱”現象的思考:以東北師范大學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8):282.
[2]李紫鳳,黃夢圓,喬琪,等.支教熱潮下支教準備策略研究[J].才智,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