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崔苗苗 尚獻芳
摘 ?要:大學期間大學生的學習任務不像初高中那樣的繁重,自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良好的體育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尤為重要。大學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最高形式,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較高呈現。大學體育教育的形式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也會影響大學生生活質量及其終生體育思想改造。因此,大學生體育教育的良好模式形成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健康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b)-0162-02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本文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到教學模式的概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形成、常用的教學模式等,對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1.2 網絡調查法
通過互聯網針對地方性高校和知名高校的體育設施、教學模式等情況進行調查,為本文提供了重要資料。
1.3 訪談調查法
針對教學模式的相關的問題,對一部分知名教授、學校體育課程負責人進行教學模式的咨詢,為做好了本文收集第一手資料。
2 ?教學模式的概念和形成性研究
2.1 教學模式的概念
教學模式是指具有獨特風格的教學樣式,是就教學過程的結構、階段、程序而言的。長期而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形成了相對穩定且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通常包括5個因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教學模式的特點功能: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穩定性、靈活性。
2.2 大學體育建課程模式形成的重要性研究
大學體育教學是大學生學習和從事體育鍛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養大學生體育技能形成和體育鍛煉意識的必要手段。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學習模式是影響大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時尚、趣味、流行或動感的體育項目都比較受大學生們的喜愛,當然,還有傳統的、學生未知領域以及學校體育所規定的一些體育內容學習。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那么這些內容的傳授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手段或是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其學習興趣——即我們所說的教學模式,良好的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因此,良好的教學模式的形成是大學體育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
3 ?大學生體育健康課程教育模式的形成與研究
3.1 “放羊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一提到“放羊式”教學,就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的,放任自流的教學行為。其實,“放羊式”并非本土的教學模式,而是源于國外,在五四運動后傳入中國,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一個流派。但是,自從傳入我國以后,它也入鄉隨俗,直到今天,“放羊式”教學依舊有很大的爭議,其實質就是對其教學模式的運用的不同而已。得其形似者,這里稱其為傳統的“放羊式”教學,即是一個哨子兩個球,教師學生都自由,大家都很清楚,這里也就不多做簡述了。得其神似者這里稱其為科學的“放羊式”教學,即要做到“引、導、放、收”4個環節;也要做到引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區分學生基礎層次不一的情況。
由此看出,“放羊式”不能隨便地定義為是不負責任的教學模式,更不能把它說的深奧或者回歸自然的錯誤理解。“放羊式”教學模式雖然有著自身的狹隘性,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教師對“放羊式”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應用。
3.2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學研究
傳遞—接受式。該模式源于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從行為心理學出發,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項傳遞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表現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教師的教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影響學生的個性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教學過程中學生為學習主體,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逐步確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表現在:受興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學生對外部信息的選擇具有能動性、自覺性;受已有的知識經驗,感情意志、思維方式及價值觀的影響;教師的主導最終結果是讓學生從依賴向獨立發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最直接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學的目的性強,短期內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突出。然而,這和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樣,不應僅“教師給學生什么,學生就要什么”,反而忽視了學生想要什么和教師能給什么。
3.3 選課教學模式、模塊教學模式的研究
選課教學模式的要求,要以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的權利,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特長、學習能力及發展方向,引導并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因此選課教學模式必須盡可能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不同科目組合的需要,對高校的課程設置、師資情況以及大學生對不同項目的理解和基礎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
模塊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以崗位任務為依據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為主線,可稱之為“任務模塊”。
我國職教界總結出了相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模塊教學模式在高中的體育課程也比較廣泛應用,在高校中的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應用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模塊教學模式過于注重運動而忽視了體育的本質,大學生的體育健康課,不僅要重視大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的健康,更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運動行為的培養,也就是終身體育的習慣養成。
3.4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學模式研究
“一校一品”是指一個學校要至少形成一個全體學生應知、應會的品牌運動項目。“一校多品”是指條件較好的學校在一個品牌運動項目的基礎上,可以實施多元化項目教學模式。“一校一品”主要是針對一些條件差、或者條件好的學校而規定的,不管學校的條件如何,都應該至少培養學生一項運動技能;而“一校多品”是在此基礎上的提高或者延續。不管怎么講,“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學校的場地、師資等情況,靈活運用的教學模式,能夠保證應該上好的體育課,學生能動起來。經過對全國東西部、地方性學校調查,大學的體育建設和師資有著較大差異,因此,建議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教學,形成自己的品牌運動項目。
3.5 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研究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學體育健康課程的內容和要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例如,俱樂部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現代媒體信息介入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等。近年來很多高校都針對自身院校的特點,尋求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未來大學生體育健康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想做好新的教學模式改革,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3點:第一,結合大學生體育健康課程的本質和目的;第二,現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體育發展潮流;第三,現代科技能夠提供的技術支撐。
3.6 教學模式的研究總結
楊青寶、李煥玉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大課程”模式的構建研究中提出,“大課程”模式主要是根據課程級別的難易增加課時;曹國慶在體育教學分組教學模式的運用探討中提出,分組教學利于學生的掌握技術動作等;李曉冉在“運動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廣東金融學院為例中提出,以固定分組、角色扮演為組織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比賽為主線,提供給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真實的、豐富的運動體驗進行武術教學。從大量的體育教學模式論文研究中可以看出,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普遍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哪個教學模式更適合,還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程和施教者的理解去選擇。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變,特別是呈現為多元性,但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更是朝著網絡化、多媒體和信息化等方向發展;同時教學模式不論如何改變,都要圍繞“教”與“學”,圍繞教師和學生進行改革;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學校設施的情況、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夠靈活運用合適教學模式才最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莫月紅,胡振浩.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體育教育,2011(5):70.
[2] 劉冠南.淺析高校體育課如何構建“生態體育”教學模式[J].學校體育學,2015(5):94-96.
[3] 楊青寶,李煥玉.普通高校公共體育“大課程”模式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6(12):48-49.
[4] 李曉冉.“運動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術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廣東金融學院為例[D].廣東體育學院,2018.
[5] 鄭朝沙.從終身體育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J].當代體育科技,2019(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