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興
河北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大隊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引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因此也涵蓋了眾多的自然地質災害,同時,也包含了礦山地質災害。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我國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生態環境的發展,都離不開礦山的開發,因此,也對礦產地質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傷害。對礦山進行開采會嚴重的改變礦山附近的基本礦產條件以及地質環境,從而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要將地質防護工作重視起來。
對水文地質進行勘察,主要依據的是與其相關的各種資料信息,從而對巖土力學的結構進行判斷。而通過對巖土力學結構的相關穩定性進行分析,可以準確的預測出可能發生的礦山地質災害。對水文地質信息以及巖土信息進行分析的同時,可以具體的結合試驗方法的應用,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詳細的預判。如今,最常用的判斷方法就是水質測試以及浸泡試驗等方法,基于此進行水文地質的分析,進一步了解礦山地質的具體承載力,從而對各類地質災害進行全面掌控。
現如今,多采用高密度電阻率法以及淺層地震法,對礦山地質災害展開勘察工作。高密度電阻率法的具體應用原理是運用巖土的導電功能,來進行物理實驗。礦山開采作業進行開展的過程中,對礦山巖石的具體區域進行選擇并且依據巖石的導電功能,對巖土體之間的導電數值進行初步測試,同時利用物理比值的方法,對各類信息進行準確有效的記載。同時,由于各類巖土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他們之間的導電性能也就存在著不同,這些差異主要是通過電性的變化所表現出來的,通過對數值的分析與比較,得出具體的差異,從而確定災害發生的具體位置,因此可以在開展礦山開采工作時有效的避免因為不合理的活動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而淺層地震法所運用的原理是通過模擬地震波的方式。對礦山地質災害展開詳細的勘察工作。充分的運用科技手段,對地震波進行影響,然后依據其變化情況的轉變進行判斷。
在進行地質災害的勘察與檢測過程中,充分的運用遙感技術、GIS技術以及GPS技術來獲得相對良好的勘探效果。同時,RS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礦產環境地質進行分析,在精確生產衛星效果的同時,促進環境地質的勘察水平的提升。在礦山地質災害的相關勘察過程中,通過RS技術可以有效得出礦山內的具體情況,從而推動礦山勘察工作的開展。GIS與GPS技術的相關應用,不僅可以加大勘測范圍,還可以有效的對數據進行精準確定,推動礦山地質災害的勘探預防。
對礦產進行連續不斷的開采活動,會使得地表巖石圈以及地下地區產生嚴重的形狀變化,進而造成及其惡劣的后果。關于具體的地質災害則是主要包括泥石流、斷層錯位以及誘發性的地震等。
在開展礦山開采作業的過程中,深入地層的開采作業會嚴重破壞地下水自由淺水層以及承壓含水層結構,從而使得礦山環境與地下水位發生變化,進而引發十分嚴重的后果。會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坑內涌漿以及異變災害和礦井突水等。
煤礦最常發生的主要災害包括礦坑火災和瓦斯爆炸。而礦坑火災的主要事發原因是某些硫化礦床,硫化物氧化生熱,使得熱量不斷的堆積產生自燃,從而引發嚴重的礦山火災。而瓦斯爆炸的主要事發原因是通風不良,致使瓦斯不斷的在空中堆積從而引發爆炸,進而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并且損毀礦井。礦山火災擁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力,對地下礦物資源帶來極大的隱患。例如,有些煤礦已經在地底燃燒了許多年,給農作物與植物的根系帶來了嚴重的損害,致使土地荒蕪,氣候突變,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伴隨著開采程度的加深,地熱所產生的惡劣影響也在不斷的加劇。我國甚至有的礦山的開采深度已經達到了900m之下,并且由于礦山的開采深度比較大又含有相對高度的硫量,致使該地的地熱程度不斷加深,為礦產工作開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針對不同的地區發展,建立相對應的災害防御以及檢測體系,進一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設備,對檢測制度進行完善與健全。針對地質開采活動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提前制定救災預案,并且著重關注災害隱患地區以及災害頻發地區。針對每年的汛期以及風期,要嚴格制定相對有序的指揮系統。其中含有在對地質災害地區進行巡查工作的管理過程中,實時的建立一個災害檢測系統。針對不同地區的地質災害,要進行提前的規劃以及排查,根據不同地貌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具體的防止措施。最重要的是要依靠現代高科技,不斷的提升礦物開采的水平,著重于對礦山環境的科學合理的保護,時刻留意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地質災害。通過相對高技術的礦山開采的選址技術,不斷的提高礦山開采的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逐漸的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
地質災害治理一定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理。例如,對那些面積比較廣泛,擁有眾多治理工作量的礦山以及礦洞,一定要讓周邊居民遷戶避讓。我國的云南華亭礦區在媒沉以及地陷之后,造成了地表水泄露以及地表裂縫等各式各樣的地質災害問題,而云南市政府采取則采用了礦區內村莊整體共同搬移的措施,從而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而那些滑坡以及坍塌的礦產地區,可以采用地下水抽取的工程,并且利用作支擋、種植樹木以及削減防裁等具體措施來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緩解。
在當地的政府方面,根據不同地區的開采條件制定不同的環境保護法規,并且深入貫徹以及落實國家所出臺規定的《環境保護法》以及《礦產資源法》,在進行礦山開采的過程中,堅持將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相結合,一定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開采工程,嚴格要求開采單位,實施合理有效的罰款以及獎勵。并且堅持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從而合理有序的進行礦產開發。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以及地質勘探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進行地質災害治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多方考慮,從技術、工程甚至法律法規等多方面進行防治,從而實現礦產的合理科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