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溆浦縣勘測規劃室 湖南 懷化 419300
引言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作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步,能進一步優化我國鄉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但根據目前鄉村發展和景觀規劃設計的實情來看,部分農村地區的自然資源、部落布局等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對此本文結合鄉村的各個特點提出景觀設計的要點建議,以期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所謂鄉村景觀,就是在鄉村土地范圍之內的各類具有現實意義的景觀形態,是人們結合鄉村土地特征、農業特征與當地自然特征建立起的一種綜合自然環境。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不同,它是人和多種土地單元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某種特定的地域色彩,是能夠體現當地特色文化的帶有鄉土氣息的景觀類型。同時,鄉村景觀也是當地社會政治、地理結構、人文特征的綜合反應,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
鄉村景觀主要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即自然界本身的特點,例如氣候環境、土壤地質特點等,這是形成當地特色山川水林、田地草原的來源;人文景觀則是人民在自然的作用下,為了實現自身的精神生活訴求而創造的特有景觀,例如房屋建筑、街道橋梁、農田部落等等。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是新農村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這是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保留鄉村的文化特色,同時使鄉村景觀與經濟文化建設更加和諧、確保鄉村景觀不丟失地域性和實用性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取得了較大的成果。隨著新農村生活環境和經濟狀況的快速改善,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況和基礎設施等都有了極大的變化,同時,“建設美麗鄉村”號召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鄉村景觀規劃和鄉村景觀生態學進行深入研究,使我國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和諧美麗的新農村正在一步步建成。但是,城鄉一體化的推進也破壞了部分鄉村景觀,例如,一些農村引進新的生產模式或結構的同時,會毀壞原有的土地結構;過于城鎮化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農家特色,老建筑、老房子漸漸被拆毀;工業化生產的引進,使得鄉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耕地遭到破壞…因此,新農村的建設如果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就會使那些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地域文化景觀和鄉村風情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第一,保護自然生態原則;人類的生產生活依賴于自然生態環境,自然生態給人類提供生命所必需的空氣和水,因此,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應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尊重自然為前提,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特點和新農村建設要求,力求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新農村。
第二,尊重保留地域特色原則;鄉村地域特色包括當地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和歷史傳統,是我國農村幾千年來文化的積淀,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尤其是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地域特色更為突出。因此,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應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
第三,可持續發展原則;這是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以來一直遵循的發展原則,也是維護鄉村生態壞境、鄉村景觀規劃必循的原則。經濟的發展加劇了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力度,鄉村亂砍亂伐、資源浪費的現象也層出不窮。因此鄉村景觀規劃應堅持可持續性原則,善待自然環境,使當地自然生態與美麗鄉村建設能夠協調并進。
首先,有利于推動地方經濟增長;新農村建設對各類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例如,在降水不充分的偏干旱農村,鼓勵當地農民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等耐旱作物,因地制宜將當地自然氣候運用到最合理;同時,對鄉村景觀的規劃設計有利于發展當地旅游業,農家樂的出現不僅有助于繼承當地傳統民俗,還給居民們帶來極大的經濟收益。
其次,有利于合理利用鄉村資源;新農村建設要求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遵循和諧發展理念,科學合理規劃和利用鄉村資源,并重視環境保護。這就使鄉村景觀規劃因地制宜制定合理開發制度,以保護資源和環境為原則,對鄉村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可持續地開采和經營。
最后,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鄉村景觀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風土人情的代表,因此鄉村景觀規劃在保護鄉村風貌和環境資源的基礎上,對當地鄉村部落格局進行有特色的設計改造,使傳統文化蘊含其中,潛移默化的發揚和傳承民族文化。
鑒于對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和意義的研究,并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提出以下規劃設計要點,為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添磚加瓦。
鄉村是居民生活的地區,因此在景觀規劃時應以提供給居民更好地居住環境為前提,構建和諧溫馨的鄉村格局。一是從村落原始形態入手,充分挖掘景觀素材與景觀元素,通過對各個元素的協調處理,以構成鄉村和諧格局。二是保留原有的傳統鄉村建筑,如古老街巷、特色橋梁房屋等。三是在原有鄉村道路結構上,規劃道路交通,方便各個鄉村之間的聯系。
鄉村的街道將各個居住空間編織在一起,形成獨立的居民空間網絡。因此,鄉村建設應該在合理規劃生活空間,形成尺度宜人、通達性好的鄉村生活環境。例如,合理規劃公共服務區的尺度,將醫務室或社區活動區規劃在各個居住區十分鐘左右路程就可以到達的位置,使景觀規劃更具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