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張甜甜
吉林省航測遙感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引言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地形測量工作中使用的工具通常都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測量精度和結果也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而,在地形測量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會有幾個缺點,運用科學合理的操作手段,能夠將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技術的功能利用到最大程度,此項技術尤其是應用在工程領域方面,能夠實現更高的價值和經濟效益。
在土地測量的基礎上運用實時動態相位差技術,需要了解相關的技術原理并學會理論知識。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提供一個點位,也就是設置一個參考位置,其主要是方便進行后續作業。建立一個良好合適的坐標點,之后再與另外的移動電臺設置基準,有效地實現相關觀測數據的傳輸,保障基站信息的快速傳輸,然后輸入有效信息,并實現數字信息的快速處理與分析。比如,在計算差值信息的時候運用加法運算,如果仔細的檢查信息,就能精準地找到測量點,確定其的坐標位置信息,之后再計算出經緯度以及高度,最后與觀測點的信息值作對比。在運用數字化地形測量工具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通過實時動態相位差技術來分析數據信息,得出結果。
從地圖圖形構成的情況來看,可以將其分成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點、線和面。這三個點是繪制地圖的基礎要求。測量的主要目的就是測量點位的坐標位置。連續不斷的點連起來就能組成一條線,互相交錯的線能夠平鋪成一個平面。然后使用特殊的技巧和手段在平面上進行標記。在一些獨立的對象中,符號和定位點是最高效明顯的表現方法。呈線型的物體也由各種線或者符號表示,此外,等高線由高程值表示。
在以往的測量過程中,用到的儀器設備主要有水準儀、平板儀以及經緯儀,并且它們可以測量出每個點位的高程、平面坐標、垂直角度、水平角度以及距離,經過這些復雜繁多的測量步驟,再將數據進行概括,專業的繪圖人員進行計算,得到精確的點位坐標數值,最終將坐標標注到地圖上,然而這個方法的缺點是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工作人員手工計算會出現誤差和錯誤,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整個的操作過程也非常復雜。
現階段,人們使用的數字化測繪技術和以往的測量技術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是運用計算機圖形和分析的測量方法。數字化測量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地形圖測量發展的重要方法。數字化測繪技術有著非常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不僅能夠確保坐標值結果的精確,還能推動測量儀器和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是科技進步的必要條件。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實際應用驗證了科技的迅速發展和進步,也是當前社會環境下完成科學化管理的要求。
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技術的整體系統構成主要包括基準站、移動臺和數據庫。使用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技術能夠清楚地反饋測量結果和實時的動態情況,使得整個測量過程顯得更加透明化和直觀化。能夠隨時隨地的了解坐標的定位精度,完美地解決在其他測繪技術上出現的無法迅速成圖和無法展示實時動態的難題。同時,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技術能夠極大的縮短工作人員的戶外作業時間,此外,技術操作時間也不受限制,操作容易,自動化程度較高,大幅度降低了測量人員的工作強度和負荷,已經逐漸地趨向于智能化。
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了測圖所要求的標準控制點數量,與以往的測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只需要一個人進行坐標數據采集作業,并且采集到的數據傳輸給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就能得到各種尺寸的地形圖,由此看出,此項技術大大提高了地形圖測量的效率。
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步驟為: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包括所測量范圍內的高級控制點位的收集。完成前期的準備工作后,在進行外業數據信息的收集和內業數據信息的整理總結,最后分析地形圖的精度。在地圖地形測定中,數字化測量技術的結果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測量結果出現誤差和錯誤的機會會比較小。因為數字化技術能夠自動獲取和采集坐標、距離和方向等信息,所以其繪制出來的地形圖精準度非常高,進而數字化地形圖會更加規范和準確。
地形圖測繪工作通常分為外業和內業兩個部分,外業主要是運用專業的一起來獲取有用的戶外數據信息,內業主要是處理分析挖你也數據信息并繪制出地形圖。RTK技術能夠為地形圖測繪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地形圖測繪地區的建筑物通常會比較多,交通狀況會比較擁擠,無線網絡通信系統也復雜多變,無線通信會比較復雜。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以往的測量技術很難保證測量結果的精準程度,因此RTK技術就得到了良好的利用和發展空間,同時再結合以往的測量技術,做好實驗和調試工作,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測量數據結果的精確度。
在實際的測量環境中,首先要選擇精度高、可靠程度高的城市控制網點作為基準點,之后再進行實驗準備工作,確定儀器的有效工作半徑,進而保證數據的高質量和接受數據信息的清晰程度,將其當做測量工作的基本參考數據,選擇多個控制點位開展后續的測量和計算作業。
結語
總而言之,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技術的是基于數據信息在三維立體空間中獲得高精度的信息,從而使得數字地形測量有較高的精度。非常高的精度地形。此項技術在地形圖測量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該技術應用受軟件和實際需要的限制,為了使其利用最大化,必須要加快技術處理系統的開發,加強數據分析能力,提高技術運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