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潛
廣東省陽西縣人民醫院,廣東 陽江 529800
甲狀腺癌主要分為髓樣癌、濾泡狀癌、乳頭狀癌以及未分化癌等,是一種多發性癌癥[1]。性激素作用、促甲狀腺激素慢性刺激、放射線、碘、家族因素、其他甲狀腺疾病以及生甲狀腺腫物質等均有可能引發甲狀腺癌[2]。本文選擇了110例甲狀腺癌患者,詳細分析了甲狀腺癌全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55例)中女性36例,男性19例;年齡最小者16歲,年齡最大76歲,平均年齡(46.85±5.16)歲。觀察組(55例)中女性35例,男性20例;年齡最小者18歲,年齡最大75歲,平均年齡(46.88±5.13)歲。兩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基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證實為原位癌;②在手術前進行細針穿刺細胞學FNA檢查診斷為惡性的囊腫或腺瘤;③一側葉多發性甲狀腺腺瘤;④了解本次研究內容且自愿參加。(2)排除標準:①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存在嚴重病變;②甲狀腺未分化癌;③青年人患有彌漫性甲狀腺腫;④甲狀腺癌與頸部大血管、氣管粘連;⑤淋巴結轉移。
1.2 輔助檢查 參照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觀察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甲狀腺全切除術,其中有8例患者進行二次手術實現甲狀腺全切除。在8例二次手術患者中有1例在外院進行右甲狀腺癌聯合根治手術,手術完成后發現左甲狀腺占位住院;有4例患者在外院進行患側腺葉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或甲狀腺結節摘除;有3例患者在外院首次接受手術治療時雙側甲狀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借助統計學數據分析軟件SPSS 20.0對所有數據指標進行分析護理,統計學檢驗標準為α=0.05水平,如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甲狀腺癌復發率對比 參照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1年以后疾病復發率為12.72%(7/55),觀察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1年以后疾病復發率為1.81%(1/5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值為4.852,P=0.027(<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參照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有5例發生低鈣血癥,4例出現聲嘶,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6.36%(9/55),觀察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有1例發生低鈣血癥,1例出現聲嘶,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63%(2/5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值為4.949,P=0.026(<0.05)。
甲狀腺癌是一種發生與甲狀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甲狀腺內存在腫塊,表面不平,質地硬而固定[3]。近些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已經成為臨床一種常見癌癥。因為患者早期癥狀并不典型和明顯,導致臨床診斷和治療難度較高,患者也極易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有研究表明,很多甲狀腺癌患者在發病早期就會在頸部感覺到異物存在,但是不適感并不明顯,而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甲狀腺結節腫塊逐漸增大,進而壓迫氣管,不適感增強[4]。此外,因為甲狀腺癌癌細胞擴散速度比較快,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強預防,及時診治。目前臨床治療此病癥具有很多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治療、內分泌治療、手術治療、放射外照射治療等等,但是手術治療方法依然應用最為廣泛[5]。甲狀腺全切除術可不會殘留腫瘤,能夠將患者病灶完全切除,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生存率。該療法也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11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其中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有55例,術后聲嘶、低鈣血癥等并發癥發生率為16.36%,1年后疾病復發率為12.72%;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患者有55例,術后聲嘶、低鈣血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63%,1年后疾病復發率為1.81%,這也進一步提示甲狀腺全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較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療效更高,有效保證了患者生活質量。但是也應該注意,臨床應準確判斷甲狀腺全切除術的適應證,手術過程中謹慎操作,從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外科治療中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療法,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且1年后甲狀腺癌復發情況更少,有效保證了患者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