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伍呷
昭覺縣工農兵小學 四川涼山 616150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的目的性不強,容易在學習中產生倦怠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培養,讓學生能夠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的以及學習動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以及效果。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但是很多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都不夠重視,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總結。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文章中的情感不能很深入的去體會,這些都需要教師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而要想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他們能夠熟練、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是重要的能力培養目標。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各有差異,因此對朗讀的興趣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析,找準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以及積極性。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比賽,通過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4個小組),讓每一組都對同一篇課文進行朗讀,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組員聲音整齊洪亮,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最后選出優勝組。通過這樣的集體朗讀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十分有益。另外,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參加朗讀表演,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除了各種朗讀活動之外,教師可以采取課堂朗讀示范,或是配應景的背景音樂進行朗讀等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感情朗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語感,并增強對詞句的理解、運用能力。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朗讀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課外朗讀訓練。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課程,基礎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進行朗讀教學,可以對學生各方面語文能力的發展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教師進行朗讀教學時,不是單單讓學生會讀,還應當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針對這種特點,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可以采取做游戲、表演、講故事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例如對于具有情節性的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性朗讀,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之后再進行朗讀。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學,不但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也得到極大提升,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朗讀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同時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感,增加語言積累,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廣深入,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教學形式、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為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其中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歷史故事、自然景觀等內容的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朗讀材料。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在語文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情感培養,使學生朗讀過程中能夠注入情感,并在思想上對文章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音像資料,讓學生進行模仿,如模仿語速、讀音、語調等。另外,在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應當進行相應的指導,如古詩詞朗讀的抑揚頓挫,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朗讀節奏,同時結合對內容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古詩詞本身具有的情感,這樣再去進行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不但能夠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記憶。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為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并最終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是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同時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發展也十分重要,例如提升學生的語感、語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等,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