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華
集安市朝鮮族學校 吉林通化 134200
環保意識、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素質,才符合現代社會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環保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從課堂抓起,也是環保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現實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環保教育,大都停留在口頭上或只是簡單的說教,諸如“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這些象征性的短期教育,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也只能被動接受。很顯然,這樣的環保教育并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校園環境建設和學校教學與管理密切相關,良好的校園環境能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師生起到塑造美好心靈,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身心健康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帶領學生共同確立對校園環境的自覺保護意識,以主人翁的姿態愛護環境,綠化、凈化、美化環境,發現不良行為及時制止,使校園環境的建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
重視良好教育氛圍的創設,可以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激發他們潛在的環保情感。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身臨其境去看一看,在廣闊天地中去體驗大自然。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自然課堂,所以在環保教育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關心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愿望。借春游、秋游以及假日活動之機帶領學生們走進大自然,在游玩的時候同時給他們講解,讓孩子們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喚起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對動物、花草樹木的愛心。
校園內草坪青青,花草樹木品種繁多,綠樹成蔭,各班級教室里都擺放著漂亮的盆景。在今年初,我校在校內外張貼各種宣傳畫,張貼各種環保標語。讓家長、小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建立活動基地,如“蔬菜園藝”素質教育活動基地,在我們校園的一角“快樂小農場里”小學生們播種各種蔬菜種子,等到收獲的季節,讓學生們觀察各種蔬菜的變化,增強小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學校教育中,環境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板塊,它既融于課堂教學中,又融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中,它還與家庭熏陶、社會環境息息相關。
每月更新一次內容,向師生廣泛宣傳公益廣告宣傳活動的意義和要求。向學生們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老師的動員下,培養小學生養成變廢為寶的節約理念以及相應的動手創新能力。具體到日常活動中,我校在鄉村少年宮活動——三年級的手工課《制作環保布袋,少用塑料袋》;和小學低年組校本課活動——《制作餐具袋,少用一次性制品》等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藝術創想,來變廢為寶,從小提高環保意識,樹立“低碳環保”理念。
班級并開設“環保宣傳專欄”,把各種類型的環保信息、圖片、手工制作品張貼到專欄里,供師生、家長們學習,提高環保意識。
在課外活動中,學校倡導同學們自我編排小品形式并讓學生們角色扮演,讓我們懂得了干凈的飲用水,純潔的空氣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學校還設置了一些辯論賽和主題活動,讓學生們自己收集資料,然后一一辯論,在辯論中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和環境保護的緊迫。
通過講座、手抄報、宣傳條幅、家長微信平臺等各種宣傳形式,讓廣大師生學習和了解衛生環保知識,形成崇尚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文明健康的行為。
我校開展了“光盤行動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在思想上有了節約的意識。
環境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緊緊相連,是小學生環境教育的特點之一。我們有針對性地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如:洗漱時教育小學生節約用水、外出散步時教育小學生愛護花草等。學校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這一教育陣地,組織“紅領巾綠色小衛士”把校園的綠化帶和易被人忽視衛生保潔的地方,監督、檢查、教育學生保持校園的環境整潔。
總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得養成,改掉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亂涂亂畫等不良衛生習慣。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校內廣播、征文、種植綠色小農場、手抄報、講座、廢舊品工藝制作等文化藝術方面的活動,樹立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的習慣,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應有的道德和責任感。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校園環保意識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