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恒
昌寧縣卡斯鎮(zhèn)邑林村完全小學 云南保山 678112
小學是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夯實基礎的階段,因此,小學的基礎教育一定要牢固,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微課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微課在小學中取得了廣泛的認可,尤其在語文課上應用更廣泛,微課采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和形象,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微課的主要特點就是時間短,知識點集中,符合小學生的課堂習慣,可以隨時觀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家長在家也可以指導學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據(jù)相關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處于對外界認知的初級階段,問題的理解都要建立在具象的事物上,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與微課的時間短、內容集中、剛好符合。
微課將枯燥的語文知識,變的形象生動,通過多媒體展示漢字的演變,小學生能看到相關的動畫,結合具體的漢字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終身學習獨立自主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微課教學的基礎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潛意識里自發(fā)的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其年齡還小,形象思維處于初級階段,微課的設計動畫色彩鮮明,產生視覺沖擊,身臨其境的情景教學,學習變成了享受。
對于微課而言,教學內容一定要保障質量,選取課堂的一部分,進行內容的升華,例如在小學古詩白居易《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采用多媒體教學,還原畫面,要求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小草堅韌的品格,理解延伸的意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能力,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對簡單的古詩文進行講解,能夠獨立完成小短文的寫作,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方案時,設計短小的視頻,便于理解,形象直觀,緊跟語文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目的。
微課被提出來后,不能很好的接受,原因有兩種,其一,教師對于微課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為就是借助多媒體教學,其二,對微課有一定的理解,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微課教學無法正常使用。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接受度不高,只是觀看動畫,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忽略知識的重點。
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學習,課堂上教師要進行整體講解,為了節(jié)省時間,教師把微課程交給學生獨立完成,課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家長也沒有監(jiān)督學習,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大部分教師對微課,還是停留在表面,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導致不會花費過多時間在視頻上,模式單一,有的直接沿用其它學科模板,進行修改即可,沒有考慮視頻的合理性,針對具體的學生,廣泛講解。
微課的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做好微課前期的設計工作,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大多停留在形象思維層面,只有一些感性的經驗,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形象思維能力做課程設計,例如課文《清澈的湖水》一文,文中描寫的是湖水的景色,小女孩被美麗的湖水吸引,其中一個場景,另一個女孩,把香蕉皮扔到了水里邊,小魚嚇跑了,湖面產生很多波紋,此場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很難理解湖面怎么會有波紋,教師準備課程前期。下載相關的視頻,以便于學生形象的理解,與目前的環(huán)境對比,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體會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微課的優(yōu)勢充分的發(fā)揮出來。首先要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課程平臺,所以加強微課的建設是很必要的,目前小學微課平臺建設不完善,多收集課程資源,實現(xiàn)在線微課,應用網絡課程,例如李白的《靜夜思》把“月光”不便于描寫的自然景象用“霜”來體現(xiàn),轉換為具象體現(xiàn),引導學生采用此種思維方式,“月光”大多用來體現(xiàn)思鄉(xiāng),教學前期,要課程導入,準備好視頻,上傳到網站平臺,學生能夠感受詩人當時的環(huán)境場景,更好的理解古詩詞。
小學教育階段已基礎教學為主,而語文學科更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相對于其他教學,應該更全面,微課是近年來較為熱門的教學方法,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豐富了課堂的內容,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通過不斷的實踐,未來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從本質上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