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瀚尹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本科生 北京 100875
在人們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之下,傳統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需求。因此,大學教師必須要有創新的發展眼光來看待當下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在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民族器樂基礎能力和演奏水平之后,不斷的當下的民族器樂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創新和拓展,引進現代化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實際角度出發對當下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進,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民族器樂學習和練習。這樣才能為學生演奏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使得越來越多西洋樂器不斷的涌入我國,在此情勢的沖擊和影響之下,選擇學習小提琴、長笛、薩克斯、鋼琴有學生不斷增多,選擇民族器樂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而學習民族器樂演奏的學生數量更是日益劇減。如,柳琴、中阮、楊琴鮮為人知,即便是較為熟悉的二胡,招生人數難以提高,甚至可能出現空缺的現象。而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族器樂也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內涵,而當下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發展趨勢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將會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承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雖然教育部門和政府相關機構針對大學民族器樂演奏推出了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大學也根據當下的教育趨勢對民族器樂演奏教學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民族器樂演奏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相對較多的問題。有的大學教師雖然認識到民族器樂演奏的研究發展趨勢,也根據相關的要求引進了一些全新的民族器樂教學理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主體來進行單向知識的灌輸,通過示范教學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技巧,并要求學生反復的進行民族器樂演奏的練習。這樣單一而枯燥的這種模式很容易激發學生對民族器樂演奏的厭倦和抵觸。有的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對民族器樂研究生的興趣,往往會借鑒和參考優秀的教學案例,但卻沒有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不僅會增加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形式化現象,還會對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改革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受到當下音樂發展趨勢和大眾群體藝術需求傾向的影響,民族器樂學生需要面臨相對較高的就業壓力。在此情況下,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樹立全新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觀念,充分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對當時的教學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要求和嚴格教學要求來進行課程的優化和重構。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民族器樂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大力的加強民族器樂演奏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并結合民族器樂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來設置一系列的練習和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充分的遵循以市場和崗位為導向的原則,充分的對學校的整體教育資源進行全面的優化調整,并充分發掘本地區的具有人文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教育素材,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要求來開展分層教學。在這過程中,教師還必須要全面加強對市場發展趨勢和就業形勢的了解,及時的引進一些與民族器樂教學相輔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為原則來對整體的教育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改革,以期能夠使民族器樂演奏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在民族器樂基礎演奏技能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具體水平來進行基礎技能教學的劃分,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技能點,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演奏水平。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對不同民族器樂(琵琶、古琴、二胡、揚琴等)的特點和風格進行全面的了解,加強對民族器樂發展史的研究,并結合不同民族器樂的技能要求來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與此同時,暫時還需要把握齊奏、合奏、重奏、伴奏、獨奏等不同演奏形式對學生研究能力的要求,合理的進行基本技能訓練曲目的選擇,為不同層次學生安排專業的技能集訓與演奏練習。引導學生在反復的研究過程當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演奏風格。
民族器樂演奏并非單方面的炫技,也并非一味的進行情感宣泄。因此,學生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之外,還要具備相對較強的音樂感知力和表演能力。能夠充分的了解不同的民族器樂風格和曲目情感,并根據不同的情境來進行演繹和傳達,這樣才能夠使演奏出的民族器樂曲目更好的激起聽眾的共鳴。基于此,在加強相關的基礎知識技能教學之余,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為學生構建音樂情境,向學生講解器樂史、創作背景、作者生平、風格特點、情感特征懂得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練習過程當中更好的感受體會演奏的情感,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的研究技能的練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民族器樂的整體教學進度來為學生安排一系列的演奏練習和民族器樂比賽,引導和動員每一個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也可以在學校的文藝演出、美術節當中增加民族器樂獨奏、民族器樂合奏等的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展示和表演的平臺。或者讓學生自主的策劃民族器樂演奏晚會,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組織、籌劃、表演能力。還可以在充分的了解學生具體情況之后,推薦學生參加民族樂團和社會性質的演出,教授學生一些舞臺表演技巧和方法,通過持續的鍛煉和引導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臺表演經驗和舞臺表現能力。進而為學生的成功就業創造更多有利的優勢。
民族樂器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精髓,也是我國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上所述,在開展民族器樂演奏教學過程當中,大學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樹立生命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對民族器樂演奏進行系統的規劃總結,充分的參考本校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科學的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方案的制定。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還必須要及時的加強對民族器樂演奏前沿信息和教育發展趨勢的關注,以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和學生能力培養要求為參考的依據,全面進行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基礎研究能力之后,進一步的組織相關的民族器樂演奏活動,引導和動員每一個學生積極的進行民族器樂研究實踐。這樣不僅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具有較高素質和專業演奏能力的音樂優秀人才,同時也能夠為大學教育的全面發展和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