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華
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重慶 408500
吡嗪酰胺是治療肺結核疾病的常見藥物,在治療強化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高尿酸血癥也是常見的一種反饋,均會對患者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誘發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1]。因此,在治療期間必須重視吡嗪酰胺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癥的因素,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抗結核治療提供醫療服務。本次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前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其均診斷為嚴重高尿酸血癥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了58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通過臨床數據分析,進一步進行歸納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前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其均診斷為嚴重高尿酸血癥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了58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在34歲-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6±3.2)歲。患者在出現高尿酸血癥之后則會停用吡嗪酰胺,此時則會有血尿酸下降的結果。在治療前,患者的血尿酸值均屬于正常范圍內。實驗也采取對比分析,選取在使用吡嗪酰胺治療后血尿酸值處于正常范圍內的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其人數為33例。患者對本次實驗表示知情,并能夠配合治療的開展。
1.2 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需要對兩組患者進行兩周的腎功能復查,并對比血尿酸變化情況。在出現異常結果后則進行每周腎功能分析,并對血尿酸增高的時間、消失時間以及臨床癥狀變化進行統計分析。在尿酸數據提取分析上則采用尿酸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偶聯法進行試驗檢測。
1.3 統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嚴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在數據上也采用SPSS 19.0專業計算軟件進行結果分析。在臨床數據的對比中,對兩組患者的情況做以對比,并能認識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異性,這對指導日后并發癥預防具有積極意義。本次實驗在病情改善并發癥問題上為計數統計,在治療基礎情況上則為計量統計,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討論結果中看,吡嗪酰胺致嚴重高尿酸血癥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合并疾病等,且患者在用藥兩周之后出現高尿酸血癥的幾率高。雖然,這也會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在該疾病的治療中往往不需要停藥治療。
在患者的臨床癥狀中,出現嚴重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則有關節疼痛、關節活動不適感、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在發生時間上看,其兩周內的發生人數占比為20.7%(12/58),在2-3周則有53.4%(31/58),在3周以后的則有25.9%(15/58)。
抗結核藥物往往具有毒性反應,這也是藥物對患者器官、組織所帶來的直接損傷,并因為蛋白和酶系統受到抑制,或者與遺傳因素相關。而毒性反應的發揮與用藥劑量相關。高尿酸血癥作為嘌呤代謝疾病,可以分為血尿酸相對增高、絕對增高兩種。據相關報道顯示,服用吡嗪酰胺進行治療的患者中發生血尿酸增高的比例超過90%,其影響因素也進行了如何的歸納分析[2]。
首先,從性別因素上看,其與男性、老年患者有關。即年輕人的機體代謝能力強,將尿酸排出的能力好。此外,從男性患者人數角度看,這與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低具有一定關聯。其次,體重問題和多重疾病合并癥。從基礎資料上看,BMI高于28的患者的發生率較高。此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有15例,合高血壓的人數則有21例。故而,我們認為合并這些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發生高尿酸血癥。這與患者的肥胖、脂代謝紊亂具有一定關聯。特別是針對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其發生率更高,這與腎小管分泌抑制、腎功能不全等有關。除此之外,合并用藥也是常見的影響因素。據資料顯示[3],多數患者雖然患有高尿酸血癥,但是其出現關節異常的概率并不高,且病情較輕。這與合并應用利福平有關。該藥物的使用會提升腎臟對尿酸的排出,但是也會促使吡嗪酰胺排出,從而減少了尿酸在關節中的沉積,并不引起關節疼痛。因此,在患者治療期間,特別是在抗結核藥物方案中,應該對利福平合并使用患者進行血尿酸變化的動態分析,為患者治療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嚴重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臨床用藥治療的2周時,需要注重這一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并關注有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