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歡,劉玉菁
蘇州科技城醫院消化科,江蘇 蘇州 215000
消化道出血作為臨床急診常見病癥類型之一,主要由于消化道本身的炎癥、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可分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1]。臨床目前多采取藥物治療,既往實施的泮托拉唑單純給藥,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延誤病情,導致出血加重。故采取科學合理的聯合用藥方案是保證消化道出血病人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我院對此進行研究,闡述如下。
1.1 基線資料 納入7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于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開展研究。根據病歷單雙號隨機分為研究1、2組(n=39),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0:19、21:18,年齡分別為36-52歲、35-53歲,均值分別為(44.25±4.13)歲、(43.92±4.15)歲,以上基線資料(P>0.05)。
1.2 方案 (1)研究1組單純予以泮托拉唑治療:給予病人泮托拉唑(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40 mg/瓶,批號:國藥準字H20073730)4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稀釋后靜脈滴注,bid,7 d為1療程,連續治療1療程;(2)研究2組在研究1組基礎上加用奧曲肽:給予病人醋酸奧曲肽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1 mg/1 mL批號:國藥準字H20060176)10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稀釋后靜脈滴注,qd,7 d為1療程,連續治療1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消失,胃管抽吸無咖啡色液體為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伴有少量嘔血情況為有效;臨床癥狀未好轉,病人持續嘔血或胃管抽吸出現咖啡色液為無效;總有效率=(39-無效)/39×100%[2]。②兩組Hb(血紅蛋白)指標、及胃液pH值(酸堿度)。(3)ADR(藥物不良反應)。
1.4 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用(Mean±SD)表示,計數資料用(n, %)表示,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意義。
2.1 療效 研究1組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研究2組顯效27例、有效9例、無效3例,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6.92%、92.31%,研究2組相較于研究1組更好(χ2=9.097,P=0.003)。
2.2 兩組Hb及胃液pH值 研究2組Hb為(120.73±10.41)g/L、胃液pH值為(5.94±0.68),顯著優于研究1組的(102.33±9.57)g/L、(4.83±0.56),(t=8.126,t=7.869,P<0.05)。
2.3 兩組ADR發生情況 研究1組用藥后出現1例惡心、1例嘔吐、3例頭暈,ADR發生率為12.82%;研究2組僅出現1例頭暈,ADR發生率為2.56%,組間比較研究2組更優(χ2=7.415,P=0.006)。
臨床慢性潰瘍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較為常見。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大量出血時若不及時采取治療,病人會因失血過多引起失血性休克,進而有可能導致死亡,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故采取科學有效的聯合用藥方案尤為必要。
泮托拉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屬于胃粘膜保護類藥物,其主要通過與胃壁細胞的H+-K+ATP酶系統的兩個位點共價相結合,以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3]。根據劉昊、陳英、徐珊等人[4]報告顯示,泮托拉唑與奧曲肽聯合運用于臨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本研究中,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6.92%、92.31%,研究2組相較于研究1組更好(P<0.05),原因可能為奧曲肽主要通過減少胃泌素的分泌來抑制胃酸產生,同時其具有促進內臟血管收縮的作用,可有效控制病人出血情況;還可以抑制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加快潰瘍創面的恢復速度,改善出血癥狀。研究2組Hb、胃液pH值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優于研究1組(P<0.05),充分說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發揮相互協同作用,能夠強效抑制胃酸大量分泌,促使胃液pH值升高,緩解胃內酸堿失衡情況;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目的,顯著改善預后,有利于不良反應的減少。
綜上所述,奧曲肽配以泮托拉唑的運用,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療效,還能有效改善其實驗室指標,調節胃內酸堿度,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