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晶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當產婦在陰道分娩胎兒后24 h內,其出血量超過500 mL時,即被稱之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屬于產婦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若是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會引起產婦發生失血性休克反應,當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產婦的死亡[1]。本研究則是對陰道分娩產婦實行預見性護理所起到的干預效果進行探究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8.04-2019.01期間所接納實行陰道分娩的患者9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例(年齡(27.31±1.36)歲)以及觀察組5例(年齡(26.14±1.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此完全知曉且批準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健康宣教、預防并發癥等;觀察組采用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①產前預見性護理:于產婦預產期前7d給予其常規檢查,包括婦科檢查以及產科檢查等。評估產婦心理狀況并針對不良情緒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采用溫和、熱情的語氣同產婦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向其介紹陰道分娩的相關內容,包括整體流程、可能產生的不是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讓其做好心理準備。②產時預見性護理:在第一產程時對產婦各項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包括胎心、生命體征以及分娩反應,同產婦積極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分享趣事等方式來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在第二產程時對其進行拉瑪澤生產呼吸法的運用指導,以此起到對患者疼痛起到緩解的效果,做好產婦用力的指導工作,觀察并保護會陰部位形成軟產道損傷;在第三產程時指導患者用力的同時對其子宮實行按摩,以此順利娩出胎盤,胎盤娩出后需要詳細觀察是否完全娩出,并檢查軟產道是否存在損傷狀況,若是存在則立即實行縫合[2]。③產后預見性護理:在產后的2h內對產婦做好常規護理,并嚴密監測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瞳孔以及情緒的相關變化等,若是其出現諸如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時需重點進行觀察和救治。同時正確指導并協助其進行膀胱排空、宮底按摩等操作,以此促進血塊排出;向產婦進行早期吮吸對產后出血的預防起到的意義,并指導其進行新生兒的早期母乳吮吸。
1.3 觀察標準 對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狀況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9.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以(P<0.05)為數據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狀況比較 觀察組5例患者中并無產婦在產后發生出血狀況,產后出血發生率為0%,對照組4例患者中,產后出血患者數為3例,產后出血發生率為75%;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數據相比較,χ2=120.000,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產后出血是臨床導致產婦死亡率上升的一項重要且危險的因素,因此臨床在進行產婦的分娩流程時,有必要積極預防產婦發生該現象。以此保障產婦的生命安全。而相關研究則顯示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實現該效果[3]。
預見性護理是近年來臨床護理所提出的一項新型護理理念,該護理方式在進行運用時,所注重強調的內容即為產前的各項綜合評估,例如產婦的心理狀況、生理狀況等內容,在評估之后通過結合產婦的個體化差異,來對其實行具有針對性的圍生期護理方案的制定,以此起到預防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狀況。而通常產婦在產前由于不良心理狀況的影響會導致其兒茶酚胺分泌過多,造成其產后發生宮縮乏力或是出血狀況的發生,因此在其臨產前對其實行心理疏導、積極鼓勵,并通過注意力的轉移和健康教育等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不良情緒,以此降低因宮縮乏力導致的出血狀況,保障了產婦的生命安全[4]。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預見性護理能夠明顯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狀況的發生幾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產婦產后的生存質量,避免了因產后出血對其造成的二次傷害。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在產婦產后出血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