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王偉,楊凱,吳岳達
牡丹江醫學院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目前,由于鄉村生存環境、人口及老齡化的加劇,同時疾病類型發生了改變,對于鄉村衛生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1]。因此要對鄉村醫生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從而符合目前鄉村衛生服務需求,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質量。
1.1 知識結構沿用生物醫學模式,沒有突出鄉村醫生的崗位特色當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仍然是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主要是診斷和治療疾病為主,而缺少鄉村醫生需要的衛生法律知識、保健知識、健康教育知識、計劃生育指導知識、心理護理知識等,沒有突出鄉村醫生崗位特點以及專業結構。
1.2 培訓內容缺乏中醫知識,不能滿足鄉村醫生的需求 作為鄉村醫生,要求能夠運用中西醫兩種手段做好鄉村農民的防病和治病,因此培訓中需要學習相關的中醫學知識。目前培訓計劃中,中醫學課時只占到總學時的7.54%,因為缺少學時,所以對于中藥方劑、針灸推拿等中醫內容不能開展教學,不能滿足鄉村衛生服務需求。
1.3 教學內容沒有根據疾病譜的變化進行調整 隨著農村生活環境、生存條件、勞動情況等改變,都會引起疾病譜發生改變,但目前內外科、婦科、兒科等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教材,沒有根據鄉村疾病譜改變情況調整相應的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1.4 課程內容中缺乏醫學新知識 目前鄉村醫生必須需要的康復醫學知識、新型傳染病知識、留守人群關懷等,在培訓過程中都沒有涉及,不能滿足目前的需求。
2.1 改革傳統教學內容,符合鄉村醫學模式改變 由于當前的衛生服務模式已經從傳統治療轉變為對患者身體、心理和社會的整體干預,因此鄉村醫生服務對象已經從治療病人擴大到整個人群,工作范圍也變為整個社區。因此鄉村醫生繼續教育課程中需要增加社會學、心理學、人際溝通和健康教育等知識,從而滿足目前的鄉村衛生服務需求。
2.2 增加全科醫學知識,符合鄉村醫生工作崗位的需要 鄉村醫生提供的屬于全科醫療服務,所以繼續教育課程需要包含醫療、保健、預防、康復、衛生宣傳等全部內容,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健康觀念轉變。因此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內容,需要包括處理危急重病患者,還要包括傷殘康復知識,慢性病管理知識,計劃生育指導、建立健康檔案、流行病防控、心理咨詢等知識,從而為農民提供整體的衛生服務[2]。
2.3 合理增加中醫藥教學內容,完善鄉村醫生知識結構 目前,農村中大部分人群還是傾向使用中草藥治療疾病,具有簡單、成本低、效果好的優點。所以鄉村醫生在掌握西醫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相關的中醫藥知識,可以進行中藥配伍、運用方劑、針灸推拿等技能,從而減少治療成本,更好的服務于鄉村農民。目前中醫學課時偏低,在10%以下,因此可以提高到總課時的20%-30%比例。
2.4 根據疾病譜改變優化教學內容 因為氣候環境、勞動情況、衛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的疾病譜是不同的。農村疾病構成中,呼吸系統疾病占內科比例最大,其次是消化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疾病。外科疾病包括外科感染、腰腿痛、頸肩痛等,婦產科主要是生殖系統炎癥等。因此要根據當地疾病類型,分析疾病的輕重緩急,對教學內容做好調整,避免出現重復,從而更符合實際需要。
2.5 提高鄉村醫生急救醫學知識和技能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生存環境的改變,突發性意外傷害導致的急危重患者不斷增加,比如嚴重外傷、中毒等,患者發病急、發展迅速。針對這種情況,鄉村醫生需要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但調查發現,鄉村醫生缺乏急救知識,經常出現誤診和錯誤治療的情況。許多鄉村醫生都要求進行相關的急救知識培訓,因此可以增加急救知識、心肺復蘇等課程內容。
2.6 增加新型傳染病的教學知識 目前由于黃賭毒等不良風氣影響,農村艾滋病、性病以及吸毒人員不斷增加。針對這種情況,鄉村醫生需要對新型傳染病的發生和防治知識進行掌握。調查發現,鄉村醫生對于梅毒、淋病等治療知識缺乏,而且對于艾滋病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的認知程度也比較低,因此需要增加這方面的教學內容。
鄉村醫生的醫療服務水平同農村人口健康情況和衛生服務工作質量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做好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目前繼續教育課程內容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解決方法,針對性的改革教學內容和培訓方法,從而提升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水平,促進農村醫療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