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娜,張琴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徐匯分院骨科,上海 200235
腰椎間盤突癥是由于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被破壞,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者脫出椎管內或者后方,到時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者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雙下肢麻木或者疼痛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工作休息[1]。現在的腰突癥手術一般分為椎間盤鏡下行髓核摘除術(微創)及后路切開減壓+椎體融合+內固定術(主要手術方式)[2]。患者出院后缺乏下腰部功能鍛煉,且有部分病人自主意愿強,對康復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專業指導和有效社會支持系統導致腰突癥患者術后出院后的遵醫囑行為較差[3]。由此延續護理的開展對患者非常重要。他將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及社區。由于社區基層醫院技術力量有限及人力資源的薄弱,延續護理已經成為三級醫院拓展優質護理的主要途徑[4]。
延續護理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解釋。在住院期間是指醫護人員為患者在醫院內不同科室間的過度所提供的連續性、協調性照顧。在出院患者角度,是醫護人員為出院后返回家庭的患者提供連續性,協調性的服務,利用信息化工具與病人和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并給與一定的隨訪和指導,促進患者健康[5]。
2.1 干預措施 國內腰突癥術后延續性護理研究中,三級醫院的醫護人員為延續性護理干預的主要提供者,社區護士多無需承擔。仍然以老年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主提供護理技術服務及健康指導。其干預方式主要是:建立延續護理服務小組,建立個人信息檔案,電話隨訪,微信隨訪,家庭隨訪,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手冊。盧彬,吳佳芳[6]等在責任制延續護理提高管著健康行為和功能康復中表示,由主管醫生參與制定的術后功能康復手冊健康行為指導發放給出院患者,并建立延續護理檔案,制定個性化的延續護理服務內容,結合電話隨訪,或者上門隨訪。黃英苗,李麗霞[7]等基于微信平臺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對80例腰椎間盤切除術患者提供延續護理。利用微信平臺每周推送視頻,圖文,有聲小動畫,內容精簡易懂。并且在微信群組內進行一對一的問答,以全面了解病人術后恢復情況、及現存的護理問題。使雙方信息交流通常,提高康復指導的效果。
2.2 評價指標 腰突癥術后延續護理效果的評價多集中在腰腿疼痛,腰椎功能,遵醫囑行為等功能評定。多數采用下腰疼痛評定(JOA),腰腿疼痛視覺模擬評定法(VAS)及Oswestry失能問卷(ODI)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遵醫囑行為進行評價。季琴,施加加[1]等采用JOA疼痛評分表和SCODI失能問卷對腰突癥術后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盧彬,吳佳芳[4]采用VAS疼痛視覺模擬和JOA疼痛評分表來判斷患者術后腰椎功能障礙的程度,分值越低腰椎功能越差。用ODI失能問卷來調查患者在生活中功能障礙的程度,分數越高障礙越重。邱守芳[8]等采用SDS抑郁自評表和SAS焦慮自評表對患者進行負性情緒調查,分值越高表面抑郁傾向明顯。采用SF-36問卷來調查出院患者對后續干預的滿意度調查。
2.3 效果實施 劉永梅[9]研究表明,督促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并且提高患者醫從性。對于改善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復。張瑩[10]等認為連續的護理可幫助患者得到充分的與疾病相關的指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還可以降低患者再入院率。降低醫療資源的消耗,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對于腰突癥術后患者功能鍛煉的加強,提升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和再次入院率以及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2.4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缺乏專業的干預護理團隊:本次文獻搜索發現,國內主要由病房專科責任制護士提供對腰突癥術后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現延續護理在國內還處于初步階段,缺乏完整的服務體系,很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性差,兩者缺乏銜接。高級的專業護理人員通常在三甲醫院,建立醫院與社區的合作關系,加強培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業康復人員,可降低患者對社區醫院的不信任感[11]。提高病人對社區醫院的滿意度。也可緩解大醫院的護理人員的壓力,并促進社區醫院的康復事業發展。(2)信息平臺交流的局限性:以微信為主的即時信息交流平臺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優點,在延續護理服務中為常用且主力的溝通方式[12]。但是有一部分老年腰突癥患者接受能力差,需要借助家屬的幫助進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復。部分老年人聽力下降,對于電話隨訪可能會出現溝通障礙,也需要家屬的幫助。護士進行上門隨訪,有許多無法預祝的問題發生,安全系數較低,對出現的緊急情況可能不能及時處理[13]。(3)缺乏規范的延續護理流程:由于腰突癥術后的康復鍛煉是一個長期,連續,系統的過程。主要是出院后在家庭和社區進行。在出院后因根據患者康復進展來調整護理計劃。但目前延續護理隨機性比較大,缺少完善的患者康復記錄系統。建議在詢證的基礎上,統一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流程。構建規范化延續護理的實施方案,來保證延續護理實施的有效性。(4)缺乏明確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國內文獻報道的很少提到費用,甚至免費。合理的收費有利于延續護理服務的良性運轉,也是醫務人員參加延續護理的保障之一。沒有經費支撐的延續護理服務將開展困難[13]。(5)加強家屬的同步教育:有研究表明,家屬參與延續性護理能降低患者的復發率和再次住院率[14]。家屬的參與能充分調動患者功能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康復效果。所以在制定個體化的康復鍛煉計劃是應該讓家屬參與,特別是老年患者。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康復訓練都是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家屬的支持能給與患者信心,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延續護理是出院患者的醫療服務的延續,是現在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型護理模式。為腰突癥術后患者提供持續的知識指導,連續的堅持功能鍛煉,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行為的依從性,提高腰椎功能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和復發率[15]。我國延續性護理起步晚,需向發達國家借鑒干預模式的成果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延續護理模式,并不斷完善和改進延續護理的質量。盡量使病人的信息做到一致化,做到病史電子化,信息傳導通常。真正做到住院護理與社區護理無縫銜接,讓延續護理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