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
漯河是“字圣”許慎故里,育才學校就坐落在美麗的沙澧河畔。建校20多年來,學校砥礪前行,內塑精神,外樹形象,現已成為漯河市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學校始終秉持“創辦適合每一個孩子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恪守“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的教育原則,一手抓管理,使各項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一手抓教改,致力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有效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帶領教師走出一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道路,立足于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感受收獲的喜悅。
一、立足校本,找準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育才學校實行寄宿制,40%的學生來自進城務工家庭,還有一些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家庭教育欠缺,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比較差。如此生源,要想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快速提高課堂質量,是一件頗具挑戰性的事情。面對現實,我們心里明白,在這種狀況下進行全面的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學校領導經反復調研,決定先從最薄弱的英語學科抓起,從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我親自主持英語組集體教研,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并把“應用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實踐研究”確立為一個課題來研究。
我們將一節課的標準定位在“不是看教師有無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學生有無出色的表現”上,引導教師自覺從“演員”向“導演”轉變,由課堂的主宰者向課堂的參與者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校班額較小,利于從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兩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二、深入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找準切入點之后,我們組織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了解合作學習和分層施教的主旨,尋找理論支撐。課標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而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倡導的原則。學生在智力、性格、興趣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要解決學生個體差異與“一刀切”的班級授課制這一現實矛盾,分層教學是很有效的辦法。于是,我們根據學生的現實基礎和差異性,為他們量身定制合適的知識內容,教師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激發其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興趣,我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及解決問題、分享交流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習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勇于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提升
確定實驗學科和實驗班后,我們開始進行課堂改革。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情,找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然后圍繞突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再進行科學分組分層,并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實驗班分組遵循“同質結對、異質互補、組間平行”的基本原則,以學習成績為主要依據互補組合,每個小組由組長、副組長和組員組成,明確職責分工。組長負責把握討論情況、督促檢查組員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統計小組量化評比分數并公布等,副組長負責指導組員學習及作業收發、背書記錄等。小組內實行“一對一幫扶”,組員各有分工,合并考核,團體評價。這樣就組成了“人人參與、自主高效”的學習型小組。
小組以教學動態因素為目的、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其實質是為了讓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每一個組員不僅自己主動學習,還要擔負幫助其他同學學習的責任,以全體組員都學會、學好為目標。課堂上,學生積極投入,合作互助,踴躍分享。學生動起來了,課堂也就活起來了。
我們同時創新了課下輔導方式,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任課教師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布置不同的作業,因層施教,分層輔導,使教學內容較好地適應每個學生的需求,提高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尊重學生,回歸教育本真
我校在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的創新實踐,收到了良好成效。小組合作學習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課堂不再是由教師一人掌控的課堂,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園地。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關注,要研究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施教策略。這促進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讓他們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求知,從學習中得到幸福體驗。目前,分層教學模式和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我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法寶。
我們不僅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和協作情況,充分體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優勢、突出特長,實現個性化和全面發展的統一。
多年來,我校中招成績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這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尊重學生就是尊重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是讓教育回歸本真;因材施教,就是遵循教育規律,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讓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