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摘要】 目的 探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應用二甲雙胍治療對血糖及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對癥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二甲雙胍治療, 比較兩組的血糖情況及不良母嬰結局。結果 經治療后, 研究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4.50±1.42)mmol/L、(5.33±1.59)mmol/L、(6.82±0.85)%,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42±2.02)mmol/L、(7.18±2.16)mmol/L、(15.63±0.47)%,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4984、4.8773、64.1376, P<0.05)。研究組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為6.00%(3/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00%(14/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755, P<0.05)。結論 妊娠合并糖尿病應用二甲雙胍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改善母嬰結局, 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二甲雙胍;血糖;母嬰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66
妊娠糖尿病屬于妊娠期特有的疾病類型,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可達1%~14%, 對母嬰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需進行積極的治療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從而改善母嬰結局[1, 2]。本文旨在探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應用二甲雙胍治療對血糖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5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26.24±5.03)歲;孕周24~38周, 平均孕周(32.23±4.29)周;孕次1~2次, 平均孕次(1.58±0.23)次。對照組患者年齡22~36歲, 平均年齡(26.47±5.33)歲;孕周24~37周, 平均孕周(32.68±4.12)周;孕次1~2次, 平均孕次(1.54±0.26)次。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及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狀況進行常規對癥治療, 依照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劃, 并囑咐患者嚴格遵循醫囑;皮下注射胰島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1020519), 0.2~0.3 U/(kg·次), 分別于每日早、中、晚餐前0.5 h用藥, 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二甲雙胍治療, 口服二甲雙胍格列本脲膠囊(Ⅰ)(海南中化聯合制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001), 250 mg/次,?1次/d, 兩組均持續用藥至分娩。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血糖情況,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同時比較兩組的不良母嬰結局, 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高癥)、胎膜早破、剖宮產、巨大兒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糖情況比較 經治療后, 研究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4.50±1.42)mmol/L、(5.33±1.59)mmol/L、(6.82±0.85)%,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42±2.02)mmol/L、(7.18±2.16)mmol/L、(15.63±0.47)%,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4984、4.8773、64.1376, 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母嬰結局比較 經治療后, 研究組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為6.00%(3/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00%(14/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755, 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飲食結構的變化, 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3]。妊娠合并糖尿病是較為常見和多發的產婦并發癥, 主要是由于運動和飲食習慣及內分泌變化等原因所致, 影響患者自身及胎兒的生命健康, 一旦確診需給予積極的治療。臨床一般采用胰島素對患者實施治療, 但此類藥物容易造成血糖降低, 患者的依從性差[4, 5]。因此, 尋找更為安全、可靠的治療措施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極其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治療后, 研究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4.50±1.42)mmol/L、(5.33±1.59)mmol/L、(6.82±0.85)%,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42±2.02)mmol/L、(7.18±2.16)mmol/L、(15.63±0.47)%,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4984、4.8773、64.1376, P<0.05)。研究組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為6.00%(3/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00%(14/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755, P<0.05)。上述結果表明采用二甲雙胍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促進良好的母嬰結局, 臨床效果顯著。原因其分析在于, 臨床一般通過控制飲食的方式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 若飲食控制效果不理想, 無法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則給予胰島素進行治療, 但每天需要注射的次數較多, 且治療費用昂貴, 不僅會使患者的痛苦增加, 還會加重其家庭經濟負擔, 導致出現低血糖、體質量增加等現象。胰島素通過對糖代謝進行調節, 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原、分解氧化, 并轉變為氨基酸和脂肪;胰島素可以對肝糖原分解和異生進行抑制, 從而降低血糖。因此, 使用胰島素治療會引發以低血糖為主的一系列不良反應[6]。
二甲雙胍是一種雙胍類藥物, 常被臨床用于非妊娠糖尿病的治療當中, 主要藥理機制為妊娠導致胰島素抵抗作用增加, 從而使胰島素分泌需求增加, 造成妊娠糖尿病的出現。而二甲雙胍可以使胰島素的抵抗作用減少, 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的需求降低, 從而對胰島素β細胞起保護作用, 抑制疾病的發展[7]。小腸為吸收二甲雙胍的主要位置, 口服2 h后可至血漿濃度的峰值, 患者可以在用餐時服用。二甲雙胍具有結構穩定的特點, 其不會結合血漿蛋白, 最后會以原型跟隨尿液排出, 清除速度快, 安全性高。然而使用二甲雙胍對患者進行治療需注意控制藥物劑量, 有研究指出, 若每日二甲雙胍的用量>2500 mg, 會使不良妊娠發生率增加, 因而, 處理二甲雙胍用量高的方法為聯合少量胰島素[8-10]。受時間和樣本量等因素所限制, 關于兩組的心理狀態和預后等情況, 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 與單一使用胰島素治療相比, 采用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療效確切, 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改善母嬰結局, 具有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娟娟. 二甲雙胍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療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8, 5(13):84, 87.
[2] 李婷. 聯合應用二甲雙胍、胰島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效果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8, 34(19):29-30.
[3] 雍小龍, 華媛媛. 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7):57-58.
[4] 李學霞.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比較探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9):10-11.
[5] 林曉悅, 楊群峰, 萬杰君.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療效對比觀察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研究.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7, 38(12):1594-1596.
[6] 盛亞群.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價值評估.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7):55-56.
[7] 黃曉玲. 二甲雙胍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中的作用研究.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10):54-55.
[8] 周飛燕.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比較. 中國農村衛生, 2017, 5(15):74-75.
[9] 張書梅, 王云飛, 李學全, 等. 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影響.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17):2592-2595.
[10] 康亞. 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比較.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18):3345-3346.
[收稿日期: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