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張智慧
【摘 要】目的:探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搶救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100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平均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急救方式;另一組作為研究組,在進行急救的過程中計入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最后對兩組患者在急救時間、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中進行比較。結果:在經過對兩組患者采用兩種不同的急救方式,最終對兩組方式下的各種信息進行比較,發現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患者在進行急救時所用的時間、急診室停留的時間、急診球囊擴展的時間、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急救成功率以及滿意程度上都優于對照組,并且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經過對兩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不僅降低了患者的急救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急救率,并獲得了患者較高的滿意度,因此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救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中圖分類號】R945.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數據
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之間,選取醫院內的100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且根據患者的意愿平均分成兩組,每組50人。一組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急救方法,并且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齡處于20-9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9±2.4)歲,發病入院時間為38-135Min,平均入院時間為(52.7±3.6)min;而在實驗組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處于23-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5±2.2)歲,發病入院的時間為45-123min,平均入院時間為(54.1±3.2)min。其中對于對照組來說初發患者有32例,復發患者有18例;對于研究組的患者來說,初發患者具有30例,復發患者具有20例。并且通過對兩組數據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兩組資料比較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6]。
1.2 方法
在對患有急性心機梗死的患者進行急救時,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急救模式,研究組則是在急救時介入了優化急診護理模式。而在急救過程中采用優化急救護理模式時主要分為幾個步驟。首先是要保證進行急救的醫生和護士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基本的醫學素養,這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評估和考核。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創建工作小組,這樣可以及時的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其次是對急診護理的流程進行再造。其中包括搶救前的流程優化、搶救中的流程優化、優化冠狀動脈介入術流程以及關鍵信息傳遞的優化。對于優化搶救前的流程來說,必須在接到急救電話的5min內出診,并且明確患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急救的設備和藥品。除此之外還要將患者安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在優化急救流程中,要求醫生在5min內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初步的評估,從而確定患者的病情[8]。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肌酶譜、心電圖等檢查,從而盡快的確定患者的信息,便于對病情的診治[4]。對于優化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流程時,要對患者進行在左下肢建立靜脈通道,這是為了檢測患者的過敏情況,從而為手術做準備。而對于行動不方便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要進行協助,要幫助患者進行導尿、更衣等。對于優化關鍵信息流程來說,在進行急救過程中需要進行關鍵信息的交接,但是在交接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交接失誤的現象,這會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專門的護理人員將關鍵的信息進行記錄,從而減少失誤率[7]。
1.3 評價指標
在研究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作用時,主要比較兩組急救時間、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急救成功率、復發率以及患者滿意率。其中急救時間主要包括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室停留時間、急診球囊擴展時間以及搶救時間。因此在對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兩組急救時間在不同急救流程中的效率進行比較,通過對搶救成功率、AMI復發率、PCI發生率進行對比,從而確定不同流程的急救效果。而在研究患者的滿意度時,可以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會將調查出的結果分成三類:滿意、一般、不滿意[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對臨床實驗資料進行分析,計量 資料以 () 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在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時,主要是對兩組患者在急救診療指標的比較、對臨床急救效果的急救以及對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在對急救診療指標進行比較時,發現研究組在患者的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室停留時間、急診球囊擴展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均低于對照組,而且兩組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于在臨床急救效果、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來說,研究組的數據結果均高于對照組,而且兩組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成功率與眾多因素有關,而且早期介入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但是傳統的急救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其與現在的優化急診護理模式相比,在成功率、急救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劣勢。因此促進優化急診護理模式在急診救治中具由重要的應用價值[1]。
參考文獻
劉媛,程彭云,魏曉坤,唐廣榮.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搶救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10):27-29.
周婉嫦.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搶救效果的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7):128.
賈志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2):157-158.
周金容.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3):52+56.
張義花,陳錦秀,沈冬冬.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17,30(13):68-69.
姚雪蓮,榮燕.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作用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1):56+60.
羅金珠,黃江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作用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05):65-66.
趙靜.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7):1919-1921.